貼上“穩定幣”股價創兩年新高,金一文化能否靠買來的子公司脫困?

7月8日尾盤,金一文化(002721.SZ)再度衝擊漲停,突破前期高點,再次創近兩年新高。

因貼上“穩定幣”的熱門概念,金一文化此前已經連續三天漲停,8日雖漲停未果,但7月累計漲幅已經達到46.8%。而5月至今的兩個月內,該股已經實現翻倍。

金一文化這波漲勢,是“摘帽”利好和收購轉型雙重催化的結果,特別是近期“穩定幣”概念持續發酵,遊資、機構接力涌入,推動該股連續飆升。但股價上漲之際,金一文化的主業,卻存在不確定性。

金一文化的黃金珠寶主業,已經連續多年大幅縮水,而收購而來的子公司,雖然對2025年至2027年的淨利潤,做出了規模可觀的承諾,但在收購前,卻突然出現了業績變臉,未來能否兌現承諾存疑。

搭上“穩定幣”概念衝擊四連板未果

已經3連板的金一文化,因與“穩定幣”概念發生關聯,7月8日尾盤再度衝擊漲停,盤中觸及4.86元/股,突破前期高點,再創近2年新高,收盤迴落至4.75元,全天上漲7.47%。

該公司7月2日在投資調研紀要中稱,已在研發穩定幣服務系統,計劃以該公司的支付清算、數字錢包等業務爲主,進行穩定幣業務拓展和佈局。

上述消息一出,金一文化隨即被貼上“穩定幣”概念標籤,7月3日至7日的三個交易日連續漲停。雖然該公司提示稱目前暫未有香港客戶,且香港的子公司未開展任何業務,但其股價依舊上漲。

龍虎榜數據顯示,連續漲停期間,多個知名遊資頻繁在該股現身,機構資金也介入建倉。7月4日,國泰海通證券成都北一環路、東亞前海證券蘇州分公司等遊資席位合計買入超2億元,機構專用席位買入3496.21萬元位列買四。7日,國泰海通證券成都北一環路繼續加倉3994萬元,機構專用席位買入2654.71萬元,賣出2800.29萬元,淨賣出146萬元。遊資快速拉擡與機構博弈形成合力,推動該股連續漲停。

7月8日,主力資金加速撤離,全天合計淨流出7.67億元,佔總成交額近21%,日內換手率高達近30%,盤中再次漲停,前期買入資金已有借高位震盪出貨跡象。

國資入主“起死回生”

金一文化原來的主營業務,主要是珠寶設計、產銷,巔峰時期在全國開設門店超過1000家,年營收破百億元。2015年至2018年1月,該公司收購了十餘家小型珠寶企業股權,交易金額合計超60億元。

而激進併購也帶來嚴重後遺症,商譽虛高、業績不達標等問題逐漸暴露。截至2017年末,該公司的商譽高達27.68億元。2018年,該公司計提9.05億元商譽減值,全年淨利潤虧損0.94億元,同比下滑125.71%,資金鍊也出現危機。

不僅如此,該公司控股股東上海碧空龍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碧空龍翔”)及實際控制人鍾蔥的股權質押,也先後爆發危機,2018年7月先後出現強制平倉、司法凍結風險。爲度過危機,該公司不得不向國資尋求資金增援。

同月,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資本控股集團(下稱“海科金集團”)以1元的價格,通過受讓碧空龍翔73.32%股權,間接持有金一文化17.9%股份,海淀區國資委由此成爲金一文化的實際控制人。

國資成爲大股東後,通過提供資金,緩解了金一文化的流動性壓力,但經營困境仍然未解。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連續3年鉅虧,淨利潤累計虧損78.13億元,2023年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ST)。

爲了改善金一文化的經營狀況,從2023年開始,國資通過剝離虧損資產、債務重組,將金一文化的資產負債率,從2022年末的171.83%大幅降至2024年末的4.83%。2024年,該公司財務狀況有所好轉,實現淨利潤1453.97萬元。

今年4月,金一文化通過收購切入金融科技領域,形成“黃金珠寶+金融科技”雙主業佈局。經過竭力“搶救”,該公司今年6月成功“摘帽”,這也成爲其股價上漲的重要催化劑,今年4月到6月,其股價從2.26元漲至3.5元,累計上漲超過50%,市值也重回百億元以上。

買來的子公司盈利能力存疑

由於剝離虧損資產,金一文化收入規模大幅下滑,2024年珠寶主營業務收入僅3.73億元,難以支撐目前的百億市值。

在這種情況下,收購而來的北京開科唯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開科唯識”),成了金一文化未來的業績希望所在。根據披露,今年4月,該公司以4.12億的價格、103%的溢價率,收購了開科唯識43.18%的股份,加上表決權委託,獲得的表決權共計57.48%。

公開資料顯示,開科唯識曾在2022年12月啓動創業板上市,但在2024年9月“折戟”。上市失敗後,因與原股東存在對賭協議,該公司轉而與金一文化合作,由後者收購包括實控人郭建生、遲立輝等一致行動人持有的部分、創投機構持有的全部股權。

原來的創投股東雖然順利退出,但金一文化同樣面臨開科唯識業績對賭問題。按照業績承諾,2025年至2027年,開科唯識

須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6660萬元、7560萬元、8560萬元。

就在金一文化收購前,開科唯識業績卻突然變臉。根據披露,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3.72億元、4.54億元、5.13億元,淨利潤5165萬元、6248萬元、7185萬元,但2024年1-9月淨利潤卻突然虧損728.57萬元。

開科唯識主營財富管理與支付清算業務系統領域,收入主要來源於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招股說明書,因IT服務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該公司將進一步向基金、保險、券商等金融機構業務拓展,如拓展不及預期,可能影響公司整體業績表現。

爲拓展業務規模,開科唯識2020年至2022年應收賬款快速增長,從7654.33萬元增長至1.99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從26.93%增長至43.85%,未來可能存在一定壞賬風險。

而對於金一文化宣稱的穩定幣業務拓展和佈局,目前未有實質進展,將來能帶來的業績貢獻也存在疑問。業內人士分析,從目前內地監管情況以及該公司在香港的業務佈局來看,相關概念短期內並不能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市場跟風炒作需要警惕追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