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族」更安全的路 臺北市又有一條跨基隆河自行車景觀橋

北市新工處規畫在南港區興中路底,跨越基隆河連接至內湖區覆育園區,興建一座嶄新的自行車景觀橋(示意圖)。圖/新工處提供

北市新工處規畫在南港區興中路底,跨越基隆河連接至內湖區覆育園區,興建一座嶄新的自行車景觀橋,將可提供兩區市民互通往來,以及及連通至堤外河濱公園休閒運動的通行路徑,該案目前已完成都市設計審議,將進入設計階段,預計明年可完成招標作業。

新工處指出,這座橋橋體跨河段結構系統,採單塔不對稱斜張橋結構系統,由橋塔、鋼索及橋面加勁縱橫樑組成,以大跨徑河中區域不落墩設計,全長174.8公尺、橋面淨寬5公尺,並於南港端堤內設置電梯、堤外設置斜坡道;內湖端則設置樓梯及斜坡道連接堤內,並銜接既有坡頂自行車道及堤外步道,打造便捷且無障礙的通行環境。

該橋未來連接內湖、南港兩地,串聯堤內、外行人與自行車通行,讓附近河岸兩側的市民不須再繞道至南湖大橋或成功橋,縮短兩邊往來的時間,使得往來雙北的綠色交通更加便捷,鐵馬族可以更安全輕鬆的進行一趟基隆河河岸風光巡禮。

新工處表示,該橋樑毗鄰歷史建物「內湖葫蘆洲吊橋橋墩」遺址旁,內湖葫蘆洲吊橋爲1930至1940年代大臺北地區窯業鼎盛時期,提供材料運輸及人員往來南港與內湖間主要通路,其橋塔結構呈現門型塔柱型式,新設橋樑橋型橋塔也同樣採門架造型,呼應歷史建物「內湖葫蘆洲吊橋橋墩」遺址幾何外觀。

另外,橋臺橋塔處設置休憩景觀平臺,面向「內湖葫蘆洲吊橋橋墩」遺址方向增設歷史解說牌面,解說牌面以玻璃將既有吊橋橋墩遺址與歷史中內湖葫蘆洲吊橋原型結合,讓歷史建物風貌再現。

北市新工處規畫在南港區興中路底,跨越基隆河連接至內湖區覆育園區,興建一座嶄新的自行車景觀橋。圖/新工處提供

北市新工處規畫在南港區興中路底,跨越基隆河連接至內湖區覆育園區,興建一座嶄新的自行車景觀橋(示意圖)。圖/新工處提供

北市新工處規畫在南港區興中路底,跨越基隆河連接至內湖區覆育園區,興建一座嶄新的自行車景觀橋(示意圖)。圖/新工處提供

北市新工處規畫在南港區興中路底,跨越基隆河連接至內湖區覆育園區,興建一座嶄新的自行車景觀橋(示意圖)。圖/新工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