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道路通家鄉 多元化消費方式助力安徽春運出行

今年春節假期,安徽的交通樞紐再次成爲焦點: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總流量3829.56萬輛次,長三角鐵路發送旅客1702.5萬人次,合肥機場保障航班2330架次……

與以往春運期間“一票難求”的緊張氛圍不同,今年安徽省不少旅客發現,購買春運火車票變得輕鬆了很多,這一變化不僅體現了安徽省交通基礎設施的進步,也反映了近年來安徽省在出行消費領域的逐步變革。

運力提升,購票不再“靠運氣”

過去,春運火車票需要靠“搶”是很多數人的共同記憶。臨近春節,人們早早就要準備購買回家的車票,甚至在線上進行“搶票”,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人最終買不到。但這種情況在今年的春運有了明顯改觀。

“過去春節買票回家就像打仗一樣,甚至排隊一晚上才能買到一張火車票或者汽車票。”合肥市民張先生回憶道,“這幾年明顯不一樣了,提前幾天在12306上訂票,基本都能買到合適的車次和座位。”張先生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在春運期間能夠順利、便捷地買到車票,輕鬆踏上回家的旅途。

近年來,安徽省持續加大鐵路建設投入,高鐵網絡不斷加密。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鐵路運營里程5737公里,高鐵運營里程2773公里。其中,合肥地區日均到發旅客27.79萬人次,同比增長24.8%,較2019年增長10.3%,單日最多達到39.14萬人次。阜陽、蕪湖、蚌埠、黃山等重點鐵路客站旅客到髮量合計1170萬人次,昌景黃高鐵祁門東站、黟縣南站春運期間共到發旅客12.56萬人次,合安高鐵發送旅客31.65萬人次,同比增長34.2%。

2025年春節假期8天裡,安徽省鐵路樞紐爲本地旅客順暢出行也提供了有力支持。自1月5日全國鐵路實施2025年第一季度列車運行圖以來,安徽省多地鐵路都增強了運力。宣績高鐵增加18對動車組列車;合肥南-合肥G8341/0、G8343/6次環線高鐵列車首次開行,在省內停靠8座城市,有效助力省內城市間區域融合。此外,部分人流輸出城市也提供各項措施保障順暢出行。作爲勞務輸出大市,阜陽客流高峰集中在節後返程階段,爲應對大客流,阜陽西站在2月3日至2月7日實行24小時運營模式 ,並在進站口設置愛心、急客通道,強化路地協作聯動,做好客運信息互通和交通接駁安排,確保旅客順利踏上返程之路;爲滿足旅客春運期間出行需求,淮南鐵路增開旅客列車50列,長途以杭州、上海、西安、寧波等方向爲主,中短途以鄭州、阜陽、合肥、亳州、宣城等方向爲主。運力的大幅提升,從根本上緩解了春運期間的購票壓力。

出行方式多元化,消費選擇更豐富

除了車票不再難買,出行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也居民帶來了新的消費選擇,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預算和需求,更靈活地選擇出行方式,例如自駕或乘坐航班。

2024年,安徽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350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6000公里大關、達到6153公里,其中新增一級公路里程484公里,一級公路里程達7582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3480公里、實施安防工程1.4萬公里、改造危橋274座,實現庫內安防設施隱患存量清零;安徽正式進入“縣城通”時代……高速公路建設的持續發力,爲自駕返鄉和出遊提供了便利條件。“現在的高速出行多方便啊,我基本每年春節都是開車回家。“居住在合肥市包河區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不用花時間買票排隊等車,也不用拖着行李到處跑,時間上也更寬裕自由。”

航空方面,截至2月10日,合肥機場春運期間已累計保障航班起降達8419架次,旅客吞吐量突破110萬人次。據瞭解,春運前期,從臘月十六開始,合肥機場日起降航班數量便迅速攀升至310架次左右。此後直至臘月二十八,日均起降航班始終穩定保持在300架次以上的高位。節後,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九,航班起降架次穩步增長,正月初四之後持續穩定在日均300架次,正月初八更是達到318架次的峰值。與往年春運出港客流明顯多於進港客流的情況有所不同,2025年合肥機場春運期間的進出港客流兩旺。“探親流”“務工流”“學生流”“旅遊流”相互交織,節前節後進出港客流均保持高位,彰顯了合肥日益強大的吸引力。國內航班的加密與國際航班的逐步恢復,增漲了旅客出行的意願,爲春運假期出行帶來了更多選擇。

如今,春運車票不再“一票難求”,出行方式也逐漸多元化,這一系列變化成爲了安徽省經濟發展領域的部分縮影。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促進了人員物資的流動,出行方式的選擇和消費升級也體現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在滿足基本出行需求的同時,也開始更加註重出行的品質和體驗。同時,人們出行消費需求的日益增長也進一步促進了安徽省交通設施的持續發展升級。(記者 章沁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