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媽祖回孃家 上萬信衆朝聖

每年海內外媽祖都會匯聚莆田,走這一趟朝聖之旅。(陳祖昌攝)

壓軸登場的是由福建三大漁女帶領的20支民俗表演隊。(陳祖昌攝)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3月29日(農曆三月初一)清晨,在莆田湄洲島的碼頭,參加活動的進香團和民俗隊在此集結,沿湄洲北大道、祖廟圓圈、朝聖路踩街至天后廣場;往昔寧靜的街道,也因「天下媽祖回孃家」的啓動儀式,瞬間在陣頭音樂與鞭炮中充滿了煙火氣。來自海內外各地一百多家分靈宮廟代表及成千上萬的信衆,以虔誠的心走這一趟朝聖之旅,其中也包含了來自臺灣六縣市的25家分靈宮廟。

早期先民飄洋過海冒險來臺,不是因爲臺灣富庶繁華,而是老家活不下去了;福建的地貌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在以農爲主的年代,當面臨天災動盪時,只能往外拚搏求一條生路。在面對不可知的未來,祈求神明保佑是庶民的共同選擇。媽祖是海神、內涵爲大愛,被衆多出外人所信奉與依賴,也就是這麼一顆質樸的心,當先民安定下來之後,會紛紛地在當地蓋一座供奉媽祖的廟以感謝保佑。這也足以說明,在臺灣每一年農曆三月媽祖遶境時,總能吸引十幾萬的民衆相隨的底層原因。

當天上午9點30分,參加「天下媽祖回孃家」啓動儀式的所有分靈宮廟在天后廣場西大門外集結,分成六個梯隊由民俗隊帶領,依序進入天后廣場,進場的梯隊及順序分別是:由《緣起湄洲》戚家軍開路馬、鼓吹樂開路,引導臺港澳29家分靈宮廟進場,接着是由舞龍、舞獅民俗隊帶領來自巴西、智利、新加坡、越南等地的海外宮廟;由英歌舞、戰鼓隊帶領大陸福建省外宮廟;由拍胸舞、武林清鑔民俗隊帶領福建省內宮廟;由名揚龍獅團、《印象媽祖》如意方陣民俗隊帶領莆田當地宮廟;壓軸登場的是由福建三大漁女帶領的20支民俗表演隊。

福建三大漁女分別是湄洲女、𫊻蜅女及惠安女,她們都是福建女性的優秀代表。「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寄平安」這句話指的就是湄洲女,其獨特裝扮相傳是由媽祖親自設計。

𫊻蜅女是生活在福建泉州豐澤區東海鎮的潯埔村。𫊻蜅女勤勞美麗,她們保留有母系社會的走婚習俗,身穿褐色的衣服,下穿黑布褲,頭髮盤到腦後,綰成一個圓髻,用鮮花串成花環,俗稱「簪花圍」,中間插一根筷子,別具一格。惠安女是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一羣特殊的民間風情女性。以鮮明的服飾文化,勤勞堅韌的精神和獨特的婚俗傳統而聞名。

10點整,儀式在莊嚴肅穆中正式開啓,升幡手、掛燈手、旗手、號手及護幡湄洲女,在悠揚的《媽祖》歌聲中依次就位。號聲長鳴,兩面繡有「天上聖母」的幡旗和18盞紅燈籠緩緩升起,寓意着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升幡掛燈儀式結束,在社會各方賢達進行簡短的致詞與祝福後,莆田的領導以開鑼恭迎來自海內外的分靈媽祖回孃家。各地進香團在祖廟號手、鼓手、旗手和提紅燈湄洲女伴隨激昂音樂整齊列隊中依序進入。天后殿旁,分靈媽祖陸續交接過爐、掛脰,象徵着媽祖庇佑的傳承延續。

據瞭解,從農曆三月初一開始到三月二十三,每一天都有來自海內外各地到此朝聖祭拜的進香團,共同慶祝媽祖誕辰1065週年。「天下媽祖回孃家」活動最早是由湄洲媽祖祖廟發起,旨在匯聚全球各地分靈的媽祖神像「回孃家」謁祖進香。隨着時間的發展及規模的擴大,已成爲兩岸及海外媽祖信衆的重要交流平臺,對於莆田本地的旅遊和經濟發展也有顯著的推動作用。(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