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融信:從DeepSeek網攻風暴看大模型應用安全破局之道

近期,國產大模型DeepSeek一躍成爲全球矚目的焦點。其憑藉卓越的性能和創新應用,不僅在短時間內吸引海量用戶,更在資本市場引發強烈反響,成爲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DeepSeek的火爆也將打開AI產業鏈成長空間。諮詢機構Omdia發佈預測,未來五年中國生成式AI的市場規模將增長5.5倍,到2029年將達到98億美元,DeepSeek 的崛起正是這一蓬勃發展趨勢的生動體現。

大模型的網絡攻擊隱憂

伴隨着用戶量的爆發式增長,DeepSeek日前遭受大規模網絡攻擊。根據已公開的數據,DeepSeek的服務器集羣曾遭受每秒超過2.3億次的DDoS惡意請求攻擊。無獨有偶,此前《黑神話:悟空》全球上線後,遭遇了海外60個殭屍網絡大規模攻擊。

天融信(002212.SZ)安全專家王媛媛分析,從技術手法來看,前期主要是DDoS攻擊,攻擊者運用HTTP代理攻擊,通過大量代理服務器向DeepSeek發送請求,擾亂正常網絡通信。在攻擊過程中,還疑似出現數據泄露問題,涵蓋用戶聊天記錄、API密鑰、後端操作細節等數據。

實際上,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系統一直籠罩在網絡攻擊陰雲下。特別是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AI攻擊的形式日益多樣化和複雜化。除傳統網絡攻擊方式外,攻擊者還利用AI獨特能力增強攻擊效果,使得攻擊的隱蔽性大大提升。

王媛媛認爲,這些風險不僅源於技術本身的缺陷和不足,還可能因不當使用、濫用甚至惡意利用而加劇。大模型系統在衆多應用場景中處理大量敏感數據和個人信息,如用戶搜索記錄、社交媒體互動或交易信息等。遭受攻擊可能導致數據被竊取,也可能造成服務中斷、用戶流失。同時,大模型本身若存在缺陷或後門,也會成爲攻擊者的目標,帶來嚴重安全隱患。例如,針對模型的投毒攻擊可能操控模型輸出結果,產生不良影響或干擾正常業務運行。此外,大模型生成的內容可能引發虛假信息傳播、歧視偏見、隱私泄露、侵權、有害內容等問題,進而威脅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倫理安全。

她進一步指出,此外,在競爭壓力和成本壓縮的雙重影響下,我國國產化軟件企業在網絡安全運營方面普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開發管理流於形式、數據保護體系不健全以及網絡安全對抗意識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已成爲制約行業發展的共性挑戰。

體系化防範迫在眉睫

面對這一局面,天融信解決方案專家張博認爲,大模型安全防護需從體系化角度出發,針對模型算法、數據、系統以及信息內容安全等關鍵領域制定切實有效的防範措施。天融信基於在安全領域多年的研究,打造出體系化的大模型系統安全防護解決方案。該方案深度融合管理規範與技術手段,針對數據泄露、惡意注入等風險提供精準防護,並實現安全“識別–保護–檢測-響應–恢復”的可持續迭代,助力實現覆蓋大模型全生命週期的體系化安全防護。

同時,天融信建議國內高科技企業自身建立對抗性安全運營體系,將產品與人員(專家)、手段、流程融合爲聯動整體,從事件驅動、情報驅動、對抗驅動、狩獵驅動四方面綜合考慮,運用先進的網絡安全監測與防護技術,充分進行攻擊面識別、網絡入侵和威脅檢測,以及安全防護策略升級。還可通過紅藍對抗檢測自身安全防護水平。

此外,利用AI大模型應對新型攻擊也是重要方向,目前天融信天問大模型已完成與DeepSeek-R1對接,實現了兩大模型的深度融合與協同進化,通過訓練與優化,天問大模型在多個應用場景實現“質變”,能夠提升事件檢測效率與精度、增強威脅情報生產與分析能力並提升安全運營的效率和響應速度。“未來,國產大模型可以重點考慮做好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開展大模型對抗能力或者說模型魯棒性的研究”,張博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DeepSeek的橫空出世將促使AI產業鏈相關科技板塊被重新定價,而網絡安全作爲大模型的核心保障與關鍵支撐,有望持續受益。國信證券表示,DeepSeek將拓展AI應用場景,激發新的算力需求,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上雲,規模效應下雲業務利潤率有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