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颱風下週生成?專家指預報類似海鷗 即使近臺也會像鳳凰減弱

下週一下午到晚間在大臺北、基隆北海岸、宜蘭到花蓮一帶降雨略增,並且持續到下週二清晨左右,下週二白天起水氣就會減少。本報資料照片

天琴颱風有可能下週生成?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表示,下週後半預報顯示在菲律賓附近可能有熱帶擾動發展並且進入南海,不過目前的環境已經很難讓颱風靠近了。即使靠近,也會像鳳凰臺風一路快速減弱,外圍水氣似乎也上不到臺灣附近。預報情況有點類似像之前的海鷗颱風,對臺灣應該沒什麼影響,後續變化還可以再觀察。

吳聖宇表示,今天會有個比較淺的短波槽要快速掠過臺灣以北,目前的雲圖型態已經可以看得出來,500百帕的短波槽在長江口,700百帕的槽比較不明顯,位置也要再略偏南一點,槽前在臺灣以東到琉球海面一帶有大片的層狀雲區建立,底層則持續是東北季風影響。

他說,這樣的型態容易讓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宜蘭到花蓮一帶降雨略爲增多,不過同時也可以看到大陸華南上空並沒有雲,只有一些中低層雲自華南沿岸延伸到臺灣中北部,顯示臺灣的西側比較偏幹,缺乏明顯的華南水氣配合,因此降雨增加幅度有限。

溫度方面,吳聖宇表示,今天北部、東北部白天高溫21至23度,中部及花東地區高溫24至26度,南部高溫25至27度,今晚到明天清晨在中北部、東北部都市地區低溫17至19度,空曠地區低溫15至17度,南部及花東都市地區低溫19至21度,空曠地區低溫17至19度。

昨天中午玉山出現短暫降雪,吳聖宇表示,算是這個冬季的第一場初雪,水氣來源也是來自華南的水氣東移,這種華南水氣東移的現象經常是臺灣高山降雪的主要水氣來源,而水氣量的多寡、是否會移動到臺灣上空又跟中高層短波槽的型態、移動都有很大的關係,是冬季預報裡最複雜多變的一部分,有時候連預報模式都掌握不好,AI修正調整後的預報到目前爲止似乎改善有限,未來會不會比較進步還值得觀察。

短波槽移動的很快,吳聖宇表示,明天就會往東移出去,臺灣附近會進入相對槽後高壓脊內,太平洋高壓北側也會順勢擴展到臺灣附近,週日這種位於相對高壓脊的型態會更明顯。

他說,底層東北季風明天會慢慢減弱下來,週日季風明顯較弱,風向也轉爲較偏東風。在這樣的情況下,週末兩天的天氣大致穩定,迎風面基隆北海岸、宜蘭、花蓮等地仍有些零星局部短暫陣雨,但是降雨量並不多,其他地方雖然沒什麼降雨機會,不過上面提到太平洋高壓北側靠近,同時也會有些中高層水氣跟着西南風來到臺灣上空,因此帶來比較多的雲量,深山裡面有時會有點降雨,對平地就沒有太大影響。

週末期間的溫度也呈現逐日回升的趨勢。吳聖宇表示,明天白天在新竹及以北到宜蘭一帶高溫22至24度,苗栗及以南到臺南,還有花東地區高溫25至28度,高屏地區高溫可能來到28至30度。明晚到週日清晨在中北部、東北部都市地區低溫18至20度,空曠地區有機會降到17度以下,南部及花東都市地區低溫20至22度,空曠地區低溫則是在18至20度間,中南部地區的日夜溫差較明顯。

吳聖宇表示,週日北部地區溫度回升會更明顯一些,新竹及以北到宜蘭一帶高溫可到25至27度,其他地方高溫維持在27至30度左右,週日晚間到下週一清晨在中北部、東北部都市地區低溫19至21度,空曠地區低溫仍可能降到18度或以下,南部及花東都市地區低溫20至22度,空曠地區低溫也可能降到19度或以下,各地的日夜溫差都會比較明顯。

下一波東北季風增強,吳聖宇表示,目前預報仍是從下週一下午之後逐漸開始,下週一晚間增強的幅度會比較明顯,下週二季風明顯偏強,但是持續時間不長,到下週三就會減弱下來。

吳聖宇表示,這波東北季風帶來的水氣不多,下週一下午到晚間在大臺北、基隆北海岸、宜蘭到花蓮一帶降雨略增,並且持續到下週二清晨左右,下週二白天起水氣就會減少,後續空氣轉幹,迎風面地區降雨逐漸停止,轉爲多雲的天氣並且持續到下週三,中南部不受影響,大致維持多雲或有陽光的天氣型態。

溫度下降的幅度,吳聖宇表示,也沒有像本週這波這麼明顯,即使是季風強度最明顯的下週二,北臺灣白天高溫預報也還有21至23度,還沒有像這次降到17度以下的情況,預期是屬於強度較弱、持續時間較短的類型,但是天氣跟溫度仍有變化,還是要提醒北部、東北部、東部民衆要注意。

※以上言論僅供學術討論之用,氣象預報應以中央氣象署爲準。

500百帕的短波槽在長江口(紅色虛線),700百帕的槽比較不明顯,位置也要再略偏南一點,槽前在臺灣以東到琉球海面一帶有大片的層狀雲區建立,底層則持續是東北季風影響(黃色箭頭),這樣的型態容易讓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宜蘭到花蓮一帶降雨略爲增多。圖/取自「天氣職人-吳聖宇」臉書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