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寧河壯大津北綠色動能
作爲天津市傳統農業大區和生態資源富集區,天津市寧河區依託“風、光”資源稟賦發展新能源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增收。
7年來,寧河區寧河鎮、北淮澱鎮、潘莊鎮等11個街鎮錨定綠色發展方向,謀劃實施風電、漁光互補等45個存量集中式新能源項目,累計總裝機容量達2883.1兆瓦。
記者來到寧河區苗莊鎮新時代共同富裕基地施工現場,千畝稻田生機勃勃,光伏發電板整齊矗立,近千畝高標準農田施工任務進展喜人。
該項目通過盤活1.35萬畝閒置溝渠和改造5.1萬畝低效耕地,新建光伏發電裝機1000兆瓦,有效帶動周邊鎮村農業種養、倉儲物流、文化旅遊等產業發展。苗莊鎮黨委書記楊建表示:“預計該項目生命週期內節煤減碳近400萬噸,依靠一體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水系連通、新能源建設等重大工程,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能控制等信息技術實現智慧種植,帶動相關村集體增收。”
有了新能源產業作爲引擎,寧河區的生態產業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綠色發展動能。在寧河區嶽龍鎮紅瑤甘薯智能化倉儲中心,18座恆溫恆溼庫和2座速凍冷庫精準地將溫度維持在12攝氏度至15攝氏度的最佳區間,爲寧河特色農產品——紅瑤甘薯構建起鎖住鮮甜的“保溫箱”。而讓這座“保溫箱”時刻保持最佳狀態的,正是可靠的電力。
“適宜的儲存環境是保持紅瑤甘薯品質和‘鮮甜’口感的關鍵。我們採用了先進的智能溫控技術,將庫內溫度維持在適宜區間。”嶽龍鎮紅瑤甘薯智能化倉儲中心負責人王正興說。
針對紅薯這一“甜蜜產業”,國網天津寧河公司開展了專項保電行動,工作人員定期利用紅外測溫儀等專業設備,對產業相關供電線路及配電臺區進行全覆蓋排查,細緻記錄並覈查配電櫃運行數據,全力保障倉儲中心設備平穩運行。截至目前,該倉儲中心年儲存能力已達7200噸,這意味着,即使在非收穫季節,消費者也能品嚐到新鮮優質的紅瑤甘薯。
“寧河是天津的農業大區,風光資源豐富,國網天津寧河公司將持續貫徹落實‘雙碳’理念、電網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政策,聚焦農村產業用電需求,將更多更好的綠電輸送到千家萬戶,持續主動上門問需,開設服務綠色通道,護航鄉村產業發展。”國網天津寧河公司副總工程師於長來說。
目前,寧河已有29個新能源項目建成併網,區域生態效益正加速釋放,綠色低碳發展動能不斷增強。(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