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AI真能捅破天?

短短几年過去,人跡罕至的AI賽道,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十分擁擠。不過,一場AI創業的“淘金熱”過後,另一場大浪淘沙的殘酷角逐,正在上演。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AI創業往哪個方向走,也成了很多AI科技企業是必做的一道“選擇題”。

近年以來,AI大模型概念的爆發,爲這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更似乎讓這個行業離商業化更近。不同於百度通過AI將其旗下產品進行全盤重構,略顯低調的崑崙萬維,通過旗下的“天工AI”,更是率先扛起“AI搜索”的大旗,大有顛覆傳統搜索的架勢。除此以外,不斷升級迭代的天工AI,同樣也有一般大模型產品的生成創作、AI圖片生成、智能體等功能。

只是,即使有AI大模型助陣,AI行業面臨的挑戰,依然可以預見。無論是商業模式還不夠成熟、還是應用場景有待開發,都讓這個行業的未來發展,註定不會是一片坦途。那麼,來勢洶洶的天工AI,會成爲行業的那個顛覆者嗎?

欲重新定義搜索,天工AI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很多人認爲傳統的搜索引擎即將落幕時,新的AI大模型時代來臨了。於是,AI搜索也變成了新概念,成爲與AI手機、AI電視等一樣的“新名詞”。那麼,AI搜索新在哪裡?

據瞭解,天工AI是崑崙萬維於2023年8月低調發布的一款AI搜索產品。此後,國內大小廠商紛紛跟進並推出了AI搜索。這也是繼此前4月17日發佈的“天工”大模型以來,崑崙萬維在該領域的又一重要探索。

科技企業對其趨之若鶩,根本原因是傳統的搜索誕生於信息並不豐富的互聯網初期階段,能夠滿足人們對各類信息的基本需求,但是如今隨着“信息找人”的智能化時代來臨,變得越來越不“完美”,因此亟待“革命”。

這對於即將“落幕”的傳統搜索來說,更像是擁有了第二次生命,因此,很多科技企業也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甚至一些“過氣”的企業,也試圖通過這種新技術翻紅,找回第二春。

圖源:崑崙萬維官網

2024年2月初,AI行業的發展“一日千里”,而崑崙萬維也在最初發布的天工AI基礎版本上,發佈了結合MoE大語言模型的天工2.0以及天工 AI智能助手。據介紹,這也是面向全體C端用戶免費開放的千億級參數大語言模型的AI應用。

實測對比傳統搜索以及其他AI搜索可以發現,升級後的天工AI,有更強的應對更復雜任務的能力、以及模型響應速度、更高效率地訓練及推理,也有更強的擴展性。

此外,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AI搜索還具備視覺理解、推理、指令遵循能力,不僅能夠完成圖文對話,而且可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知識問答需求,用戶的使用體驗也直線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時隔兩個月後,天工3.0也已發佈。據瞭解,爲了照顧用戶已經“根深蒂固”的搜索行爲習慣。新版天工 AI主頁採用的是新聞資訊和簡潔的搜索框,在視覺層面上延續了傳統搜索引擎的熟悉感。甚至有用戶誇張地表示,自己體驗完天工3.0後,直接卸載了手機裡面的瀏覽器。

據官方介紹,天工3.0採用4千億級參數MoE混合專家模型,並將同步選擇開源。天工3.0是全球首個多模態“超級模型”(Super Model),集成了AI搜索、AI寫作、AI長文本閱讀、AI對話、AI語音合成、AI漫畫創作、AI音樂生成等多項能力。其中,AI音樂生成大模型SkyMusic還將於4月2日面向社會開啓邀測。

儘管升級後天工AI看起來越來越“強悍”, 但是也是經過了一番波折的。早在內測期間,

就有“AI賦能實驗室”等自媒體發文表示,天工大模型優點不夠突出,限制比較明顯。

例如,其數學和推理能力可能比較強,但是在概念固化方面,卻存在不足。當向大模型提出一道數學題,雖然這道題的計算方法很詳細,但是逐個輸出過程中,第一個數字F1是錯的。

而相比其數學計算能力,其文史能力卻有些相形見絀,甚至被網友視爲其硬傷。據網友參與內測時反饋,類似下方截圖,問題回答至一般即中斷的情況屢見不鮮。

業內專業人士分析,該問題的存在,或許是因爲回答內容存在預先內審機制,而中途中斷。一方面,是因爲崑崙天工是諸多國內大模型中算力背景最弱的。理由是,根據其發佈會內容獲悉,崑崙萬維需要背靠阿里提供算力。

另一方面,可能是由於預審機制的存在,當涉及歷史人物評價等敏感信息時,系統選擇了迴避,這或許是系統主觀上不願意回答此類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這並非系統Bug,而更像是系統“刻意爲之”。因爲在該類中斷問題的頁面,經常出現“換個問題重新開始吧”的提示語。與很多直接“拒絕回答”的提示一致。

按照崑崙萬維的構想,天工AI搜索與傳統AI搜索較量的籌碼,在於AI大模型。但是其AI大模型能力的實際能力卻足以證實,看似無懈可擊的天工AI,要做好AI搜索,還得加強自身的算力,尤其是與之關係密切的文史板塊能力的提升。而在如何規避法律法規風險,挑戰AI新時代的各種社會倫理問題方面,也將是天工AI即將面臨的一大考驗。

天工AI的商業化之困,恐難於免俗

對於天工AI搜索,崑崙萬維可謂寄予了厚望。正如崑崙萬維CEO方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高調錶示:“我希望天工AI搜索能成爲億級DAU(日活躍用戶)的產品,挑戰傳統的互聯網搜索巨頭。”

實際上,崑崙萬維在發佈天工AI前,早就在搜索領域進行探索。時間回溯至於2017年,崑崙萬維創始人周亞輝就表示“將人工智能作爲未來重點投資與發展的業務領域”。

而據方漢表示,公司旗下Opera移動瀏覽器推出的Opera News,用戶的搜索需求就非常旺盛。因此,藉助ChatGPT爆紅,崑崙萬維也試圖藉助人工智能來滿足用戶在搜索方面的需求。

雖然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崑崙萬維這樣的目標,是進行AI大模型應用落地的必然之舉,可謂高瞻遠矚。而且,佈局AI搜索的不只是崑崙萬維,實際上,全球搜索引擎巨頭,幾乎無一缺席。

此外,崑崙萬維不僅佈局了AI搜索,還佈局了AI遊戲。但是,在搜索賽道,相比傳統搜索巨頭成熟的商業模式、完善的生態閉環,崑崙萬維可能還是一名“小學生”。而且短板何時能夠補齊,也還是一個未知數。

圖源:天工AI官網首頁截圖

以曾經同樣來勢洶洶、志在必得的必應爲例。在AI大模型熱度最高的2023年初,微軟大動作將ChatGPT融入自家搜索引擎必應,官方宣稱必應的日活躍用戶數一舉突破一億大關。

2023年3月,有消息傳出,必應自身流量激增近16%,令谷歌流量微降1%。正當人們以爲,必應會因爲此舉,而挑戰谷歌作爲全球“搜索一哥”的行業地位之時,卻慘遭打臉。那就是僅僅半年多過去,整合ChatGPT後的微軟必應搜索引擎市場份額不升反降。

2023年10月的數據顯示,谷歌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爲88.07%,高於去年同期的86.7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間,必應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從7.4%降至6.89%。

這也意味着,必應不僅沒有因爲AI大模型的加持,而吃到谷歌的市場份額,反而是其市場份額進一步被谷歌“蠶食”。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此前微軟與OpenAI的合作,在一段時間內給谷歌帶來了衝擊,也重創了谷歌的股價。但事實證明,關於 ChatGPT與必應的合作,將蠶食谷歌市場份額的預言,並沒有變成現實。

由此可見,各方面實力並不及必應的天工AI,想要藉助AI搜索挑戰國內巨頭的行業地位,恐怕也是“癡人說夢”。

通過崑崙萬維的背景可以看出,這是一家全球領先的互聯網平臺型公司,旗下業務包括語音社交平臺StarX、社交信息分發平臺Opera、UGC遊戲平臺Ark Games、競技娛樂平臺閒徠互娛、投資板塊等五大業務。此外,崑崙萬維以網頁遊戲研發、運營和發行業務起家,早期遊戲業務收入佔比80%以上,其發展經歷了“研運一體”的發展階段。

因此,相比用AI加碼搜索業務,業內人士對其通過AI賦能遊戲業務更爲樂觀。但是在商業化層面,天工AI無論是嫁接在搜索賽道還是遊戲賽道,恐怕都並非崑崙萬維所長,其面臨的困境也與其他玩家別無二致,未來也將難以免俗。

綜上所述,崑崙萬維佈局AI、押注AI大模型,只是走出了從“遊戲到AI”發展轉型的第一步。但是對於搜索引擎市場而言,卻難言顛覆。而在AI賽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之時,AI能爲崑崙萬維過去的“基本盤”——遊戲業務加多少分,也有待市場驗證,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財狗商業評論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文章提及或者展示關聯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