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不填得了財政缺口不重要 賓夕法尼亞計劃背後其實另有盤算?
賓夕法尼亞計劃體現的仍然是川普陣營一貫的邏輯,既要留住國內選民信任、討好華爾街金主,又要對外喊狠、維持美國的談判籌碼。 美聯社
最近幾周,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新名詞——「賓夕法尼亞計劃」(Pennsylvania Plan)。這個說法最早由德意志銀行的外匯策略師 George Saravelos 提出,爲一套替代「海湖莊園協議」的新債務戰略框架。這個計劃的本質,是減少美國對外資的依賴,把國債更多地內部化,由美國自己消化債務,以應對持續擴大的赤字和外資撤離的壓力。
這個名稱的由來頗具象徵意義,它指向美國建國之初,在費城(賓夕法尼亞州)召開的制憲會議上,開國元勳們設計出美國的政治與財政制度,如今再度被拿來借喻,既帶點歷史浪漫,也暗示着一場制度性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