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破百糖尿病友二度心肌梗塞 靠「這招」減重30公斤

醫師呼籲,「血糖、肥胖」引爆健康炸彈,增加心衰竭、心肌梗塞風險。本報資料照片

一名55歲糖尿病友,體重高達120公斤,合併腎功能惡化且影響心臟,他曾二度心肌梗塞,差點危及送命,透過慢性病藥物治療,進一步控制血糖,體重減至92公斤,降低血糖與心血管風險,終於穩定控制疾病。

臺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北醫研發副院長黃羣耀表示,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兩者同時存在稱爲「糖胖症」,另會加重心臟與腎臟負荷,發生心衰竭、心肌梗塞等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5倍;罹患冠心病、心血管疾病風險更是一般人的2倍之多。

「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會互相影響,加重疾病進程。」黃羣耀說,這三者之間相互關聯的慢性病症候羣,又稱「糖心腎」,存在複雜的雙向影響,而肥胖是許多慢性病的主因。臺灣約有250萬名糖友,近8成同時合併肥胖,卻僅3成進行減重,絕大多數患者長期與「糖、胖」共處,宛如不定時炸彈。

黃羣耀指出,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最新治療指引已將「血糖與體重控制」及「心腎器官保護」並列兩大治療目標,建議臨牀醫師在處方時,必須同時考量患者的血糖、體重與心腎風險,並優先選擇具備多效益的治療策略。

「血糖與肥胖是難兄難弟,皆爲傷害心血管、心臟健康的危險因子。」黃羣耀強調,只要能控制體重就能控制血糖,身體的胰島素阻抗自然就會大幅減少。減重5%開始就會有健康效益,超過15%甚至有機會逆轉糖尿病與脂肪肝,更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死亡風險。

現在治療方式及藥物進步,在臨牀上,建議搭配飲食調整、運動,必要時使用減重藥物(如GLP-1類藥物),能有效減少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如下降中風、心肌梗塞及心衰竭風險,以及延緩腎功能惡化。黃羣耀說,服用藥物應由專業醫師評估後決定,並追蹤副作用與劑量調整,切勿自行購買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