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射精、算安全期都沒用!醫曝避孕最佳手段

食藥署說明,避孕藥品有5大類,分別是事前口服藥、事後口服藥、陰道內避孕環、子宮內投藥、皮下植入劑。(王家瑜攝)

不同人生階段都可能面臨避孕的選擇和考量,婦產科醫師指出,結紮手術是效果最好的避孕方式,而保險套CP值最高,但許多民衆選擇以體外射精、事後避孕藥、安全期性行爲作爲避孕手段,顯示臺灣對於避孕的教育沒有想像得完善。

女性排卵期約在下次月經前14天,是受孕機率最高的時期。食藥署說明,避孕藥品有5大類,分別是事前口服藥、事後口服藥、陰道內避孕環、子宮內投藥、皮下植入劑。避孕醫材則有2種,分別是保險套和子宮內含銅避孕器。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林意築說明,事前藥含有少量雌激素和黃體素,可調節體內荷爾蒙,抑制排卵,須長期服用;事後藥含有高劑量黃體素,用於「無安全避孕措施下性行爲」的緊急補救,須在72小時內使用,不可作爲常規避孕方式。

臺大醫院婦產部講師暨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戴怡芸指出,在性行爲過程中,前列腺就已經有精子成分,體外射精並無法達到避孕效果。(王家瑜攝)

臺大醫院婦產部講師暨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戴怡芸指出,保險套通常含有一些殺精劑,是CP值較高的避孕方式,雖不是成功率最高,但使用率最高。而絕育手術可達到99.9%的避孕效果,女性輸卵管結紮手術近年較少使用,臨牀上多半建議男性接受輸精管結紮手術。另外,皮下植入劑、子宮內避孕器需由醫師置入,約3到5年須置換。

醫師分析避孕方式優缺點,保險套CP值較高,絕育手術效果最佳。(圖/食藥署)

許多人以爲性行爲時只要「體外射精」,或是計算「安全期」就不會懷孕,戴怡芸提醒,在性行爲過程中,前列腺就已經有精子成分,體外射精並無法達到避孕效果,而月經來的前後七天不代表不會懷孕,診間裡也遇過不少因此懷孕的個案。

戴怡芸分享,曾有少女下腹痛持續數個月,超音波一照發現竟是懷孕了,甚至有的胎兒已經足月、懷孕30幾周準備要生了,令醫師和家長都很震驚。她直言「感觸很多」,其實臺灣對於避孕的教育,並沒有大家想的這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