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技型企業融資可得性和便利度
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
科技金融是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涉及金融體系、金融政策、金融模式等多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當前商業銀行加速在科技金融組織架構、授信流程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同時,科技型企業還面臨一些融資痛點,銀行要多措並舉深耕科技金融,提升科技型企業融資可得性和便利度。
豐富金融工具箱
發展新質生產力,金融要素不可或缺。近年來,金融監管等多部門通過政策合力豐富金融工具箱,引導金融資源用於先進製造、科技創新,助推企業的科技成果研發轉化。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員侯力銘表示,豐富金融政策工具箱是打通科技型企業融資堵點、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舉措。通過多元工具箱,可精準引導資金流向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領域,既緩解了科創企業融資困境,又激發了金融機構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內生動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標準體系和基礎制度。發展科技金融離不開多元政策工具的賦能,要加快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科技創新領域。
圍繞做好科技金融,中國人民銀行、科技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優化激勵引導政策體系,完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小再貸款、科技創新專項金融債券等政策工具,建立科技金融服務效果評估機制,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小再貸款、科技創新專項金融債券等政策工具,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促進科技創新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
此外,爲發揮股權投資對科技創新和民營企業的支持作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於今年3月份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的通知》,進一步優化完善試點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發起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加快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興業研究金融業研究部副總經理、高級研究員陳昊表示,作爲銀行的子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開展股權投資試點規模、地區的擴大,能夠有效引導銀行資金流向科創企業的股權融資領域,解科創企業股權融資之渴。
葉銀丹認爲,從政策目標角度看,這些政策工具箱能夠精準支持重點領域,如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專注於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支小再貸款聚焦於小微企業,而科技創新專項金融債券則爲金融機構提供了專門用於支持科技創新的資金來源。這些工具能夠精準地將金融資源引導至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助力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服務全生命週期
科技型企業從研發到產業化,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呈現出差異化特徵。銀行機構通過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有助於精準滿足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
侯力銘認爲,銀行要根據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企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爲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多元化金融服務,“此舉不僅提升了企業存活率與競爭力,推動科技創新,夯實新質生產力培育根基,還能爲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可持續金融動能”。
首先,銀行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成長,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葉銀丹表示,提升科技型企業首貸率是銀行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重要手段。通過爲科技型企業提供首次貸款機會,增強企業主和投資者的信心。首次貸款的順利償還能幫助企業積累良好的信用記錄,爲後續融資創造有利條件。
其次,豐富成長期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對於推動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產業邁上新臺階具有重要意義。該類企業處於快速發展壯大期,技術專利、企業流水、上下游產業鏈等具備一定的市場基礎,應加大力度拓寬此類企業的融資方式。
近年來,多地聯合科技、金融監管等部門搭建銀企對接橋樑,動態摸排科技型企業技術攻關、設備採購等融資需求,打出了一套金融服務“組合拳”。位於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的江西艾特傳質科技有限公司在擴大生產時遇到資金流緊張的難題,且由於缺乏傳統抵質押物難以獲得銀行貸款。該公司董事長徐哲表示,得益於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專班,贛州銀行爲企業發放了1000萬元“科貸通”信用貸款,及時緩解了企業擴大投資的難題。“面對科技型企業輕資產抵押少的融資痛點,創新構建政府搭臺、銀企唱戲、科技賦能的金融服務機制,通過‘科貸通’政策打通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最後一公里’。”安源區科技局局長曹鴿說。葉銀丹建議,各地要不斷搭建好銀企服務橋樑,引導銀行創新豐富抵押物種類,可以結合企業資產特點,將抵押物範圍從傳統的固定資產擴展到知識產權、應收賬款、存貨等無形資產和流動資產。同時,針對特定領域的客戶,創新推出更多信用類貸款產品,以滿足不同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
最後,要提升成熟期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適配性。銀行應增加對成熟期科技型企業的中長期貸款投放,靈活設置貸款利率定價和利息償付方式。此外,還可以優化科技保險保障服務。葉銀丹表示,引導保險公司健全重大技術攻關風險分散機制,提供覆蓋科技創新活動全流程的保險產品,提升健康管理、養老服務、職業責任等方面保險保障質效。
防控信貸高風險
科技型企業具有輕資產、高風險的特徵,傳統風控模式難以充分適配其發展,尤其是抵質押物不足、技術估值泡沫等問題,制約了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
做好科技金融風險防控至關重要。科技金融業務的跨機構、跨行業、跨市場特性,使其風險防控成爲築牢發展安全基石的重要環節。加強科技金融風險防控,不僅能有效分散科技型企業研發風險,還能提升金融機構對這些企業的支持力度,爲科技創新提供堅實的金融保障。
爲推動風險管理前移,銀行要在授信環節做足準備。葉銀丹建議,銀行機構建立專門的科技信貸授信審批機制,培養專職審批人員和審查人員,提升審查審批的專業性和科學性。針對科技型企業特徵,綜合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授信審批模式,設立分層分類的企業專屬評價模型或評估方法,制定差別化的申報材料模板、審查要點和審批指引。
此外,銀行要通過優化內部管理和考覈機制,適當提高科技金融相關指標在內部績效考覈中的佔比,科學制定盡職免責內部認定標準和流程,能夠有效提升業務人員支持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適當提高科技型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使銀行在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時更具靈活性和包容性,更好地應對企業的高風險特性。
隨着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通過數字化手段防範信貸風險。“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有助於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滿足科技創新的金融需求,推動科技金融資源合理流動。同時,數字化技術也爲金融機構開展金融創新提供了風險可控的環境,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信用貸款、科技保險等創新產品開發,滿足科技型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葉銀丹說。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