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界嘆缺250公尺自由車場地 臺中市府爭取在清水蓋場館

臺中市自由車場雖有國際自由車總會認證,但仍是333公尺的室外場地,非國際室內250公尺的主流場地。(臺中市政府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中市發展自由車運動已有30年,並在清水區擁有1座全臺少有的自由車場,但不是國際主流使用的室內250公尺賽道,運動選手們雖跑出好成績,卻也發現不少隱憂,讓體壇憂心硬體設施不足,會讓選手訓練落後。市府運動局今天表示,市府有意在清水建置室內車場,但去年向中央爭取至今苦無下文,待中央覈定後,會盡速興建。

全臺在臺中、高雄、臺南、新竹共有4座自由車場,其中位於清水區鰲峰山公園內全長333公尺的自由車場,擁有全國唯一由國際自由車總會認證的木質賽道,但都非主流自由車場。

大甲高中自由車隊等選手日前代表臺灣,遠征馬來西亞參加2025亞洲自由車場地錦標賽,在激烈競賽中脫穎而出,勇奪2金4銀5銅佳績,其中在四公里團隊追逐項目,更以4分3秒打破全國紀錄,卻也跑出自由車界的「隱憂」。

臺中市體育總會自由車委員會總幹事徐瑞德表示,各大國際賽早在20年前,以室內250公尺賽道爲主流,臺中車場雖有國際自由車總會認證,但卻是室外333公尺的場地,這幾年在自由車選手,在備戰國際賽事時,都面臨場地問題挑戰。

徐瑞德說,以今年2月的亞錦賽來說,因爲國內沒有標準賽道,男子四公里團隊追逐項目的選手,是在過年前移地到澳洲密集訓練,纔有辦法適應場地,比賽當天該項目雖沒奪牌僅有第4名,但創下歷史最快速度,這代表臺灣選手資質足夠也願意投入訓練,但受限場地不足,未能拿到更好成績讓人惋惜。

徐瑞德指出,綜觀這幾年自由車界,未滿18歲的年輕選手,在國際賽可說是大放光彩,但19歲以上的菁英組選手似乎不如預期,主要就是選手難以在國際賽道調適,足見硬體設施的重要性跟差距,這幾年賽道難題明顯落後各國。

臺中市府運動局長遊志祥表示,早期發展自由車運動,都是以333公尺場地爲主流,後來都是室內250公尺車場爲主,臺灣體壇陸續都有聲音,去年體育署有優化計劃,市府已送計劃審查。

遊志祥說,目前規畫在清水牛埔仔運動公園,以10億元打造室內250公尺自由車場,相關建設計劃已送達體育署,並有多次現勘場地,但體育署目前仍下文,市府會持續追進度,一旦審覈通過,會盡快展開建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