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京東,盯上萬達

剛剛,王健林上微博熱搜了。

這次是因爲,萬達又迎來了一筆“甩賣”。

近日,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披露,太盟珠海、高和豐德、騰訊控股、京東潘達(隸屬於京東)、陽光人壽保險直接或通過其各自關聯方共同設立合營企業,並通過合營企業收購大連萬達直接或間接持有的48家目標公司的100%股權。

信息顯示,目標公司均爲萬達廣場項目,分佈在廣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一二線城市,該筆交易已被無條件批准。

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雖然對於這一交易的具體金額等情況,公告信息中並未透露。

但有市場消息稱,此次交易金額將達到500億元。

而這僅僅只是今年萬達廣場“甩賣”的最新一筆。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新華保險已頻頻出手,連續五次接盤了萬達旗下的廣場項目,分別是宣城、銅陵、安陽、四平、揚州。

這意味着,加上這次交易的48座,今年纔過去5個多月,年內被賣出的萬達廣場就將超50座。

或500億“甩賣”,熟人成團接盤

據澎湃新聞,有知情人士稱,此次收購將通過專項基金平臺完成。

由太盟來主導進行投資,其計劃注資約50億元認購基金次級份額,承擔主要風險並獲取超額收益;一些國有大行組成的銀團將提供300億元貸款授信,剩下的150億元將通過夾層融資渠道募集,目的是吸引險資、產業基金等多元主體參與。

有知情人士表示,此次交易回籠的500億元資金將顯著緩解大連萬達集團的流動性壓力。

萬達商管將繼續負責這些廣場的日常運營,但萬達廣場的所有權將徹底轉移,交易預計將在2025年下半年正式交割。

這意味着萬達廣場輕資產化將邁出關鍵一步,萬達商管收入將轉向商家設計費、運管費、物業費及業績目標激勵分紅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5位買家與萬達均交情不淺。

拆分來看,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此次交易中,太盟投資集團仍然扮演中間人的角色,主要負責牽頭與協商工作。

而這並非太盟投資集團首次牽頭對萬達的投資合作。

此前,太盟投資集團就曾聯合中東資本等機構向珠海萬達商管注資600億元。

高和豐德則隸屬於高和資本,後者於2009年10月正式成立,是中國首支也是最大的人民幣商業地產私募股權基金,早些年就開始運作國內商業地產私募基金收併購及運營業務。

再到騰訊跟京東這邊,更是早在2018年就“以投定情”。

在2018年1月29日,騰訊控股、蘇寧、融創、京東就與大連萬達集團簽署戰略投資協議,以340億元入股萬達商業,收購大連萬達商管在香港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

其中,騰訊控股投資100億元,持股比例爲4.12%;京東投資50億元,持股比例爲2.06%。

再到2023年7月,在萬達遭遇流動性危機之際,騰訊更是扮演着“關鍵先生”的角色。

彼時,上海儒意影視製作有限公司還曾以22.6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北京萬達投資49%股權,前者身後,騰訊正是控股大股東。

而騰訊京東對萬達的“鍾情”,還不止於此。

2024年,蘇寧和融創向萬達集團和萬達商管發起仲裁,要求分別支付50.41億元、95億元的股份回購款。

截至目前,上述兩筆仲裁尚未有結果披露,騰訊和京東一直未有明確表態。

再到陽光人壽,更是險資中接盤萬達的“老熟人”了。

事實上,往前追溯,萬達廣場“甩賣”歷程已有2年有餘,險資爲主要買家。

早在2023年年底的380億元對賭大限迫在眉睫之時,深處現金流困境的萬達集團就開始拋售資產。

同年10月7日,大連萬達就轉讓了上海萬達廣場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接盤方爲大家人壽保險。

資料顯示,上海萬達廣場置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11月20日,旗下資產爲上海周浦萬達廣場,是繼上海五角場萬達廣場之後,萬達在上海運營的第二個城市綜合體項目,於2009年9月開業。

時至今日,就包括21座廣場被險資接盤,新華保險、陽光人壽、大家人壽等險資均出現在萬達廣場的買家名單中。

其中,新華保險與中金資本於2023年年底才成立的不動產私募基金坤華基金,一出手就在一年時間內拿下9座萬達廣場,拉開近兩年險資抄底商業地產的大幕。

天眼查信息顯示,今年以來,坤華(天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相繼收購了位於銅陵、宣城、安陽、四平、揚州的5座萬達廣場。

截至目前,新華保險接手萬達廣場,均是通過其旗下私募股權基金坤華(天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完成。

而陽光人壽與新華保險類似,其於2023年12月出資55.1億元設立麗水聯融壹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通過該基金也“拿”下了6家萬達廣場。

據相關資料顯示,王健林於2023年、2024年,曾陸續出售了至少30座萬達廣場。

如此算來,一旦48家萬達廣場交易完成,意味着2025年萬達廣場的“拋售”量就幾近過去2年總和的1.67倍。

“接盤”萬達廣場,騰訊京東線下“突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也是騰訊與京東首次出現在萬達廣場的買家之列。

兩家互聯網巨頭以買代投,自然也有着各自的小算盤。

十多年來,騰訊正由內到外,由淺入深,對技術的集成和應用不斷升級,拓寬着自身“互聯網+地產”的影響力和版圖。

馬化騰的房地產版圖,涉足較廣。

最初是出於產業和辦公需求,拿地自建樓,位於深圳南山區的騰訊大廈於2009年落成,是騰訊第一座自建寫字樓。

此外,騰訊還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拿地建起了辦公大樓,均位於中心城區。

其中,馬化騰近年最大手筆的一次拿地是在2019年,以底價85億將深圳大鏟灣地塊收入囊中,號稱要投資超過300億在此建設騰訊“互聯網+”未來科技城,也叫“企鵝島”。

去年1月,馬化騰又霸氣出手64.2億,在北京海淀拿地。

不過買地作爲互聯網大廠的標配動作,不足爲奇,更重要的是,馬化騰還不斷探索TO B轉型,試圖在地產行業打造全新的商業模式。

初期,騰訊以廣告、小程序、企業微信等工具,幫開發商鏈接客戶等,華潤置地、碧桂園、融創、華潤、中海等頭部房企都紛紛入局。

隨後,騰訊雲推出了“建築連接器”和“客戶連接器”,爲建築和不動產行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這些工具利用大數據、AI等技術,幫助房企和物企提升運營效率和客戶服務能力,涵蓋從籌建招商到商場運營的全生命週期服務,全面助力商業地產數字化轉型。

而這一點,恰好跟萬達廣場主要業務爲大型零售商業地產運營,不謀而合。

此次收購,可以讓騰訊的數字化能力加上萬達的商業場景,彼此融合得更爲完善,也意味着騰訊要從輕入重,邁出進入商業地產運營的關鍵一步。

再到京東這邊,其物流和零售業務更可以嵌入到萬達廣場內,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消費閉環。

早在2014年,劉強東就提出“未來零售一定是無界的”,並開始佈局線下業務。

2017年,京東啓動”百萬便利店計劃”,計劃在五年內覆蓋全國所有鄉鎮。第二年,京東就推出7FRESH超市,定位高端生鮮零售市場。

此外,在家電領域,京東還通過”京東家電專賣店”和”京東幫服務店"等模式,有效觸達三四線市場。

時至2025年,京東逐鹿線下的野心再一次擴大。

京東MALL作爲劉強東主抓的“零售創新業態”,主打全場景綜合類消費商業體,今年開店步伐全面提速。

目前其全國已有20家門店,基本都佈局在高線市場。此外,還有北京的兩家門店、太原、武漢、深圳、廈門、鄭州、天津等多個項目在建中。

據悉,在京東MALL,除了京東3C家電品類外,部分大體量門店還引入了京東汽車、京東運動、京東酒行等業態。

除了具備產品展示、體驗這個基本功能外,京東MALL主打的是與京東線上拉通。

截至目前,京東MALL單店面積3萬到7萬平方米,佈局在一線和省會城市;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單店面積0.8萬到1.5萬平方米,核心佈局在一至三線地級市;京東家電家居專賣店,以品牌加盟的形式,佈局在四至六線下沉市場。

而京東變革線下零售這一步,還不止於此。

根據公開消息,京東物流還與“中國零售業的傳奇”胖東來將正式聯手,打造首個河南供應鏈產業基地——京東物流(許昌)供應鏈產業基地,預計於2025年6月全面投入運營。

官宣消息中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該基地運營後,胖東來100多款自有品牌商品將藉助京東物流的倉儲服務,滿足全國消費者的多渠道購物需求。

這樣的“雙東”合璧,不僅讓京東以其強大的物流網絡和數字化能力,來彌補胖東來在全國化配送和線上運營方面的不足,更在數字化運營層面,開創”線下體驗+線上復購"的新模式。

胖東來門店可以成爲京東線上流量的線下體驗中心,而京東則成爲胖東來服務半徑的延伸。

諸此種種,都讓京東對萬達廣場的收購彰顯着合理性,也打開了交易後,京東持續變革新零售的無限想象。

於這48座萬達廣場而言,亦是新時代的開啓。

本文源自:獵雲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