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AI To C產品大變陣:QQ瀏覽器、搜狗輸入法、ima、元寶「整體打包」 | 36氪獨家
文|鄧詠儀
編輯|蘇建勳 楊軒
《智能涌現》獨家獲悉,騰訊近期內部完成一次產品及團隊調整,包括QQ瀏覽器、搜 狗輸入法、ima等更多產品和應用,將正式轉入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
相應地,上述產品對應的團隊也將進行一系列調整,包括QQ瀏覽器、搜狗輸入法、ima等產品所在的團隊和組織,也將從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羣)調整至CSIG。
這是繼1月份 騰訊元寶從TEG(技術工程事業羣)轉入CSIG 之後的又一次調整。
從產品來看,本次轉入CSIG的產品——QQ瀏覽器、搜狗輸入法,都是和大模型強相關的業務,且已經有着成熟的用戶和內容積累。截止2025年1月的公開數據,QQ瀏覽器月活用戶超過4.3億;而搜狗輸入法也是用戶數億的老牌應用。
《智能涌現》瞭解到,ima是QQ瀏覽器團隊在2024年10月孵化的AI原生應用,這是一款定位智能工作臺的產品,其和微信公衆號、微信可以直接聯動,在AI知識庫市場中有獨特優勢。ima推出後,在用戶側已經迅速建立起不錯的口碑。
完成這些動作後,騰訊將建立起一個包含四大產品線的AI產品矩陣,覆蓋的市場也顯而易見:除了標配的AI助手(元寶),也有延伸到辦公場景的工具產品(ima);而QQ瀏覽器以及搜狗輸入法,則對應如今競爭激烈的AI搜索市場。
元寶等AI助手類應用,被認爲是大模型時代的應用入口,而無論是AI知識庫、AI搜索等細分場景,都能和助手類場景進行聯動——將To C向的AI產品彙總到一個事業羣,不僅有利於組織內的資源調配,也更有助於AI產品之間的場景打通。
在DeepSeek橫空出世,引爆全球之後,國內掀起了一股“接入DeepSeek”浪潮。其中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微信迅速上線了“AI搜索”功能,並且接入DeepSeek-R1。騰訊也成爲第一個將DeepSeek接入自身核心業務的巨頭。
對於一向戰略節奏平穩的騰訊,這樣的速度可以說超出尋常。另一方面,這也是應用層的強烈信號:以DeepSeek爲代表的開源模型讓推理成本大幅下降之後,將會讓市場上已有的成熟應用,產生大量升級迭代的機會與場景。
不止微信,整個春節期間,騰訊全線產品已經陸續進行升級。包括元寶、ima、QQ瀏覽器、騰訊文檔、騰訊地圖、QQ音樂,都宣佈同時支持混元大模型與DeepSeek-R1模型。
《智能涌現》瞭解到,搜狗輸入法也在評估和規劃接入DeepSeek模型中。
而在基礎設施側,CSIG(騰訊雲與產業事業羣)也已經進行全系列升級,包括從底層算力到公有云API,到知識引擎,再到上層基於TI平臺的MaaS應用,都支持企業客戶快速部署DeepSeek各尺寸模型。
事實上,幾乎所有互聯網大廠都在迅速排兵佈陣,爲今年的應用層競爭做好準備。 《智能涌現》近期也報道了 多個類似的調整,比如12月,阿里旗下AI應用“通義”就從阿里雲分拆,併入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後者旗下,還有智能搜索產品“夸克”。
我們也能看到,模型層迅速迭代帶來的“吞沒效應”還在持續——應用層階段性積累的優勢,變得更不確定,AI應用市場會迎來一場新的洗牌。春節前後,除了騰訊以外,阿里、百度等廠商均在自家的核心AI產品上接入DeepSeek,唯有在AI應用先行投入巨大的字節,應用層上還未見太多動作。
封面來源|AI製圖
歡迎加羣,加羣是左邊那個二維碼
歡迎交流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智能涌現”,作者:鄧詠儀,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