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人口攀升 藥師:長期服止痛藥 恐有耐藥性

健保署統計去年健保藥物給付,使用人數最多的藥品是成分爲「乙醯氨酚」止痛藥,達九一九萬人。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高齡人口增加,加上上班族久坐、姿勢不良及運動量不足,「疼痛人口」持續增加,讓止痛藥始終位居暢銷藥物排行之冠。

對於止痛、消炎解熱、便秘、抑制胃酸藥物等常見藥物,長年位居成爲最多國人用藥排行榜,佔用衆多健保資源,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國人每年平均就醫次數約十六次,相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僅七至八次,高出一倍,且多集中在基層診所,多用來治療感冒、腸胃不適等,此現象並不利於健保永續發展。

洪子仁呼籲,政府應思考如何改變國人健保用藥結構,讓健保藥費多集中於急症、重症、癌症等治療,讓急重症患者能獲得更好醫療照顧,否則這些輕症藥費勢必壓縮急、重、難、罕疾病患者的藥費。

至於國人爲何偏愛使用止痛藥?王明媛觀察到至藥局購藥的民衆,約三成買止痛藥,飽受疼痛之苦的人確實不少,例如,肌肉、關節及神經等部位疼痛,年長者關節活動不便引發疼痛,年輕人過度運動引起肌肉疼痛,或上班族久坐、長時間使用滑鼠引起的腕隧道症候羣的疼痛等;其次是偏頭痛、感冒引起的頭痛,以及女性的經痛。

「止痛藥是痛的時候吃,不痛的時候不要吃。」王明媛說,服用止痛藥,雖然不致造成腎臟損傷,但病人可能爲了止痛,長時間服用止痛藥,進而出現耐藥性,原本只需吃一顆藥就能止痛,但長期服用後,必須二顆才能止痛,無形中吃進過多的劑量。

王明媛強調,如果長期、大量服用止痛藥,可能造成腎臟損傷,建議服用止痛藥前,先諮詢醫師、藥師,不要服用過高的劑量,避免傷身傷腎。此外,應找出病因,如爲腰椎、頸椎椎間盤突出或姿勢不良所造成的肌肉、神經疼痛,應接受復健治療,至於女性經痛,應使用正確藥物治療,而非一直吃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