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正式向中國車主推送FSD,但不是“滿血”版
2月25日特斯拉正式啓動中國市場的FSD(Full Self-Driving)功能分批次推送,此次軟件更新(版本2024.45.32.12)標誌着這家電動汽車巨頭在中國智能駕駛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技術降維的智能駕駛方案
此次更新主要包含三大核心升級:
城市道路輔助駕駛系統:在受控道路及城市道路場景下,車輛可執行導航路線引導的匝道/交叉口通行、交通信號燈識別及轉向動作,並具備自動變道能力。未設置導航時系統將自主選擇最優路徑。
駕駛員監測系統:通過駕駛艙攝像頭實現注意力監測,系統內置本地化處理機制確保隱私安全。
地圖數據更新:CN-2025.8-15218版本地圖包。
雙重門檻下的用戶篩選
本次升級設置了兩道准入門檻:
必須購買6.4萬元的FSD套件(基礎版Autopilot和3.2萬元EAP用戶不適用)
僅支持HW4.0硬件車型(2023年10月後產Model 3煥新版、2024年2月後產Model Y)
市場前景與競爭壓力
FSD進入中國市場面臨着雙重困境,一是數據合規壁壘:中國法規明確禁止跨境數據傳輸,而特斯拉的超算集羣仍部署在美國。二是技術管制衝突:美國政府對核心AI技術對華輸出實施限制。
爲應對這些困境,特斯拉採取了一系列折中方案:
1、利用本地數據中心:藉助上海超級工廠的數據中心處理本地數據。
2、模擬訓練:通過公開道路視頻進行模擬訓練。
3、開發專用算法:開發中國專用版智能駕駛算法。
但這種“數據代餐”方案存在明顯侷限性。公開視頻缺乏傳感器原始數據,模擬環境難以復現複雜路況,這可能導致決策模型存在安全隱患。
面對本土車企的智能化攻勢,如小鵬XNGP城市覆蓋率達到98%、華爲ADS 2.0無圖方案落地,特斯拉的漸進式策略顯得較爲保守。行業分析師指出,當前中國版FSD的核心價值更多體現在維護品牌技術形象上,而非實際的市場競爭力。
特斯拉中國FSD的落地,既是技術突圍的階段性成果,也是地緣技術博弈的產物。在數據主權與技術封鎖的雙重壓力下,特斯拉正試圖在合規框架與技術妥協之間尋找平衡點。隨着HW4.0滲透率的提升和本土化研發的深入,這場智能駕駛的“中國戰役”或將決定特斯拉在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最終地位。
進羣和電子工程師們面對面交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