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國道墜橋「車斷兩截起火」 運安會調查:時速飆破200

▲去年6月一輛特斯拉在國道墜橋火燒車,運安會調查出事前該車時速超過200公里。(資料圖/記者蔡佩旻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113年6月6日一輛特斯拉在國1虎尾路段衝破護欄墜橋,車身斷成兩截起火,釀1死2傷,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最終調查報告出爐,肇因指向駕駛嚴重超速,以超過200公里時速飆駛,爲閃避前方車輛而失控打滑衝出護欄。運安會建議高公局和警方加強國道嚴重超速的管理和執法。

該起事故發生於去年6月6日晚間9時11分,1輛特斯拉電動小客車沿國道1號南下行經虎尾路段時,自撞外側金屬護欄後墜落至橋下,車身當場斷爲兩截,前半部起火燃燒,右後座乘員因安全帶斷裂而被拋出車外喪命,駕駛與前座乘客則受傷。

運安會最終調查報告本週出爐,調查顯示,駕駛當時以超過每小時200公里時速飆駛,遠超速限。高速行駛使輪胎抓地力下降、操控性降低,且駕駛的動態視力、視野與反應時間皆受影響。當駕駛爲閃避前方車輛時,疑反應不及而過度轉向,導致車輛重心轉移、打滑失控,撞上外側護欄後衝出路外,車輛撞擊後車體前後分離,隨後電池損壞引發火燒車。

▲特斯拉因嚴重超速失控墜橋起火,圖爲斷兩截事故車輛殘骸重組。(圖/運安會提供)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事故發生前500公尺,該輛特斯拉車速已達200公里至216公里,撞擊紐澤西護欄時車速推估仍高於每小時100公里。運安會指出,即使車輛符合聯合國與美國的側撞測試基準,在如此高速度下仍難確保結構完整。

報告指出,車輛撞擊位置位於後車門,屬於高壓電池與馬達結構的交接處,也是底盤材質交替與焊接區。該區域在巨大撞擊力下無法承受慣性作用,導致車身斷裂。

由於特斯拉前半部高壓電池受擠壓變形,引發電池芯短路起火;後半部因未配置電池,未發生燃燒。運安會也比對2023年5月7日臺中市西屯區類似事故,發現車體結構與斷裂位置相近。

運安會則建議高公局強化國道車輛嚴重超速的管理措施外,也建議國道公路警察局強化防止國道車輛嚴重超速的執法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