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內閣首次開會,穿“技術支持人員”T恤的馬斯克發言:總統鼓勵我,要我做事再大膽一點

馬斯克坐在外圍

馬斯克被安排坐外圍

特朗普當衆確立其地位

特朗普內閣第一次全員在媒體面前亮相,在鏡頭面前,特朗普政府內部的權力格局一目瞭然:特朗普談了近1個小時後,副總統萬斯有36秒鐘發言機會;馬斯克儘管備受特朗普重視,但他坐在圍成一圈的政府官員外圍,被夾在兩名中層助手之間。

此前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對聯邦政府機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財務賬目、公共數據的審查到裁員計劃,對很多部門形成了衝擊。特朗普政府內部也有很多人頗有微詞,一些部門指示員工暫時不要回復政府效率部的郵件。

總統特朗普召開其第二個任期首次內閣會議

在這次內閣會議上,特朗普當衆確立了馬斯克的地位。在會議開始幾分鐘後,特朗普就讓在外圍的馬斯克“說兩句”。已經被參議院確認通過的內閣部長們圍坐在一張大桌子邊,面前擺放着各自的銘牌。

由於政府效率部並非正式的官方機構,馬斯克只能坐在外圍,身上還穿着一件寫着“技術支持人員”字樣的T恤。不過這種身份的差距絲毫不影響特朗普對馬斯克地位的確認和扶持。

當被邀請發言後,馬斯克起身說話時聲音略帶顫抖,並且出現了結巴的現象。在整理好思路後,馬斯克說:“上週我們的總統通過電話和社交媒體鼓勵我,要我做事再大膽一點。對此我深受鼓舞,作爲總統的幕僚,我們就是要全力以赴做好總統吩咐的事情。”

此後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特朗普再次以一種非常高調的方式確認了馬斯克的權威。他環視一週後說道:“我們這裡有人對馬斯克表示不開心的嗎?”坐在四周的內閣部長們面露微笑,沒有人發出不同的聲音。特朗普說道:“我知道有人有一點點不同的意見,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不僅不反對馬斯克的做法,還爲此感到非常激動。”

特朗普發難歐盟:

他們成立就是“爲了坑害美國”

近日在俄烏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美國撇開歐盟,與俄羅斯單獨談判,引發了歐洲方面的巨大不滿。在內閣會議上,特朗普更加語出驚人:“歐盟的成立就是爲了坑害美國,他們確實利用了我們,他們成功了,但是現在換我來做美國總統了。”特朗普表示,他並不敵視歐洲人,但要求歐洲加緊驅逐“非西方移民”。他還提到了自己歐洲後裔的出身,“我想我家族很久很久以前就來自那裡”。

烏克蘭礦場

特朗普還宣佈對歐盟關稅稅率將設定在25%,適用於汽車和其他各種商品,正式命令將在“不久之後”宣佈。特朗普還稱,歐盟“佔美國便宜”,以各種理由“拒絕接受美國的汽車和農產品”,美國和歐盟之間有大約“3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根據歐盟的數據,2023年美國與歐盟的貨物貿易逆差爲1558億歐元(約合1686億美元),然而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實現了1040億歐元(約合1126億美元)順差。整體而言,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逆差爲518億歐元(約合560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會上說,針對各國的總體關稅行動將於4月2日實施。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補充說道,美國不會拆散北約聯盟,但歐洲必須負擔起更大的防衛責任。“畢竟這是他們自己的大陸,他們自己的事務,不是嗎?”

特朗普談俄烏局勢:

普京“必須”在談判中讓步

據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預計將於28日訪問美國,並與特朗普簽署協議。根據目前公佈的協議草案細節,烏克蘭和美國將共同成立基金,從該基金支取資金需得到美烏雙方同時點頭。烏克蘭方面同意將礦產等自然資源產生收入的50%注入這個基金,但已經編列在政府預算收入內的項目例外。

在這次內閣會議上,特朗普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在結束俄烏衝突的協議中爲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但歐洲會這樣做。”他還表示,烏克蘭“可以忘掉”加入北約的事情。

特朗普還希望美國與俄羅斯進行更多會談。特朗普說,俄羅斯總統普京“必須”在結束俄烏衝突的談判中做出讓步。他還表示,希望先看看美國是否能與俄羅斯達成協議,然後再談放鬆制裁。特朗普稱,維持和平很容易,但是達成(實現和平的)協議很難。

延伸閱讀

特朗普舉起"大棒",歐盟專員想起中國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傳出在首次內閣會議上威脅對歐盟加稅25%之際,上週還忙着向美方“獻殷勤”的歐盟貿易專員便傳出即將訪問中國的消息。

2月27日,港媒《南華早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稱,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計劃於3月底訪華。這將是他在去年12月接任這一職務後首次訪問中國。

港媒報道稱,近來中歐貿易關係出現裂痕,去年歐盟一意孤行挑起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並在風電光伏設備、醫療設備採購等方面與中國多有貿易摩擦,預計這些雙邊分歧都將被列入討論議程。同時,隨着跨大西洋聯盟陷入混亂,謝夫喬維奇的在華議程可能比他的前任更爲積極。

《南華早報》提到,在傳出訪華消息前,謝夫喬維奇上週對華盛頓進行了首次訪問,與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當時還未獲確認的美貿易代表提名人賈米森·格里爾,以及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舉行會面。

當時,自詡爲跨大西洋關係“忠實信徒”的謝夫喬維奇向美方大獻殷勤,稱歐盟仍希望能與特朗普政府達成一項互惠貿易協議,並將特朗普稱作“善於做大生意的人”。

當地時間2月19日,歐盟貿易專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在美國華盛頓講話(視頻截圖)

港媒稱,謝夫喬維奇還提出了與特朗普在某些對華政策領域開展合作的想法,包括應對美西方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歐美之間“不可能”達成這樣的合作。

而且,就在謝夫喬維奇宣稱“看到美方有意願與歐盟互降關稅”的不久後,當地時間2月26日,特朗普在首次內閣會議對歐盟發起新一輪猛烈抨擊,稱歐盟的成立“就是爲了搞砸美國”,並威脅要對歐盟徵收25%的關稅,尤其提到出口自歐洲的汽車。

當天晚些時候,歐盟委員會對此迴應稱,如果特朗普徵收關稅,歐盟將採取報復措施,表示歐盟將“堅決、立即對阻礙自由和公平貿易的不合理壁壘作出反應”。一名歐盟委員會消息人士還嗆聲道:“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市場。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福音。”

據港媒報道,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原定於本週三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舉行會面,但這次會議“突然被取消了”。卡拉斯的發言人26日解釋稱,取消原因系卡拉斯的“日程安排問題”。

當地時間2月26日,特朗普舉行召開首次內閣會議(特朗普帖文截圖)

同樣令歐盟頭疼的,還有特朗普在俄烏衝突問題上態度的“驚人轉變”。

本週週一(24日)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一個“急轉彎”閃了衆盟友的腰:對於一項由烏克蘭發起的譴責俄羅斯“侵略”的決議,美方代表戲劇性地投出反對票,還與歐洲國家支持的提案站在了對立面。

對於美國的戲劇性反轉,國際危機組織駐聯合國主任理查德·戈溫對媒體解讀稱,自從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與歐洲從未在聯合國發生過如此重大的分歧。考慮到歐洲也是問題的相關方,當前的分歧更加嚴重。

《南華早報》稱,歐美之間的分歧有可能爲歐中的積極討論提供空間。在歐洲,關於緩和與中國的關係以避免出現過多“戰線”的討論正愈發熱烈。

報道提到,在謝夫喬維奇準備訪華之前,近來歐盟與中國的雙邊接觸已經有所增加。

根據中國外交部的消息,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出席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應約會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此後,在訪問英國、愛爾蘭期間,王毅又同歐洲多國政要會見會談。2月25日,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巴黎同法國外交部政治和安全總司長蒙多洛尼舉行第二輪中法外交部政治磋商。

英媒《金融時報》早前曾指出,在特朗普首個執政任期內,甚至是在之後的拜登執政時期,無論是一些主要歐洲國家還是歐盟委員會,都面臨着對華採取更加“鷹派”立場的壓力。2019年,歐盟甚至將中國列爲所謂的“系統性競爭對手”。

如今,當特朗普發出關稅威脅後,歐盟各國領導人緊急商討對策。當地時間2月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誓言要在與美國談判中採取“強硬”態度。在談及對華關係時,馮德萊恩稱,她認爲中歐“可以達成協議”,“甚至可以擴大雙方貿易和投資關係”。

馮德萊恩近日表示,她認爲中歐“可以達成協議”(資料圖)

《南華早報》指出,這是有着“歐洲最著名對華鷹派”之稱的馮德萊恩近期內第二次就中歐關係做出類似表態。

這種新論調首次出現在上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馮德萊恩當時表示,歐盟“有機會與中國接觸並深化雙邊關係,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擴大我們的貿易和投資關係”。《金融時報》則認爲,這標誌着緊張許久的歐中關係可能出現緩和。

一些中國學者認爲,中方會對歐盟成員國試圖重建對華關係的舉動保持警惕,並將此類舉動視爲針對特朗普的所謂“對衝策略”。《金融時報》援引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朱鋒的觀點指出:“我認爲特朗普的衝擊最終不會完全重塑大國關係,我認爲中國會保持冷靜。”

對於馮德萊恩的最新表態,2月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世界面臨陣營化、碎片化、無序化的風險,中歐關係更加具有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中方高度重視對歐關係,視歐洲爲全面戰略伙伴和多級世界中重要和獨立的一級,希望歐盟也能成爲中方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

林劍指出,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50週年,雙方關係處於承上啓下的重要節點。中方願同歐方一道落實好雙方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共同辦好建交50週年慶祝活動和高層交往,加強戰略溝通和政策協調,增進互信,拓展合作,妥處分歧,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中歐關係向好向前發展,爲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結束近期外訪活動後接受媒體採訪。談及中歐關係,王毅表示,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係,將歐洲作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夥伴。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

王毅表示,此次歐洲之行感受到,在元首外交戰略引領下,歐洲對華政策趨於理性務實,希望瞭解中國所思所行,願同中國加強交流合作,通過對話妥處分歧,樂於同中國共同維護和加強多邊主義,推進全球治理。今年是中國歐盟建交50週年,中歐關係發展迎來繼往開來的重要節點。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方都將同歐方一道,總結雙方關係發展成功經驗,錨定夥伴正確定位,堅持互利合作主基調,通過對話協商處理好分歧和差異,繼續作彼此尊重、相互信任、長期穩定的戰略伙伴。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歐關係能夠開啓新一輪“雙向奔赴”,共同開闢更加光明友好的下一個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