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考慮允許英偉達對華出售Blackwell芯片

8月12日消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週一表示,他將考慮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售更先進的人工智能(AI)芯片。在此之前,特朗普已證實,他與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談妥了一筆小交易”,即讓美國政府從英偉達的對華營收中抽取一定分成。

據《金融時報》週日披露,特朗普與黃仁勳達成的這筆史無前例的交易,約定美國政府將從英偉達H20芯片在華銷售的總營收中抽成15%。H20是英偉達於2023年爲遵守拜登政府時期的AI芯片管制政策,而專門面向中國市場推出的合規產品。與供應美國客戶的AI芯片相比,出售給中國的H20芯片性能受到了限制。

H20基於英偉達較舊的Hopper架構,美聯社透露,特朗普稱H20芯片“已經過時”,但考慮到其仍有市場,他最初曾想讓英偉達在向政府上繳20%營收的條件下銷售這款芯片。據特朗普所說,是黃仁勳通過談判將抽成比例降至15%。

特朗普還表示,他計劃與黃仁勳商討一項新協議,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市場出售基於其最新Blackwell架構的芯片。一旦獲批,將爲英偉達解鎖數十億美元的營收。

特朗普表示,用於對華銷售的Blackwell芯片將“實施功能降級”,他將此舉比作美國對外出售其降級版的先進戰鬥機。“我很可能會達成這筆交易,”特朗普在記者會上表示,“關於Blackwell,我想他(黃仁勳)會爲此事再來見我。”

交易的內幕:一筆顛覆慣例的政治博弈

特朗普政府與英偉達及AMD達成的這項“付費換許可”協議,顛覆了長久以來的商業慣例,在中美兩國都引發了一片譁然。

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內部已有國家安全官員正考慮辭職,以抗議總統近幾日釋放的“允許中國獲取美國先進技術”的信號。在他們看來,特朗普關於Blackwell架構芯片的言論表明,他正準備放棄拜登政府實施的嚴格出口管制。

根據美國現行的出口管制規定,英偉達Blackwell架構芯片目前沒有任何可以合法銷往中國的版本。英偉達方面則對此拒絕發表評論。

詹姆斯敦基金會中國問題專家、曾在特朗普首屆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的麗莎·託賓(Liza Tobin)對此評論稱:“日後回顧這段歷史時,我們或許會認爲,這正是美國主動選擇資助自身戰略衰落的轉折點——把奠定我們當代技術競賽優勢的AI芯片拱手讓予對手。特朗普發表此番言論之際,中美仍在繼續進行貿易談判。

有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已於上月接到指令,暫停發佈新的對華出口管制措施。

英偉達和AMD均未迴應是否已就新協議潛在的法律風險進行過內部評估。

自2022年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一鳴驚人後,英偉達的H100及其他Hopper架構芯片便成爲硅谷最搶手的產品,也成爲科技巨頭和初創公司訓練新AI模型的首選方案。

英偉達的後續產品Blackwell架構芯片於去年末開始出貨,但被美國政府認定爲性能過強,不得在中國銷售。

今年4月份,特朗普政府出臺新的許可要求,一度叫停了英偉達向中國市場銷售H20芯片,直到上週情況才發生變化。

在此期間,英偉達開始探索爲中國市場開發另一款定製芯片,這一次是基於Blackwell架構,計劃通過剝離高帶寬內存(HBM)等特定功能來符合最新限制規定。

在複雜的政治博弈中,遊走於中美之間的黃仁勳與特朗普建立了非比尋常的關係。他曾在今年5月陪同特朗普訪問海灣國家,並因英偉達承諾未來四年在美國製造業投資5000億美元而獲得總統的表揚。與此同時,黃仁勳也在積極爭取中方的支持。針對中方近期就H20芯片提出的潛在安全風險擔憂,英偉達否認了中國官方媒體關於其芯片存在“後門”或“強制終止開關”的指控。

市場的算盤:一份關於收益與風險的評估

有分析師報告詳細測算了新協議帶來的收益。報告稱,如果中國市場對英偉達H20芯片的需求價值約200億美元,那將爲美國政府帶來30億美元的收入;而AMD“可能有幾十億美元的需求”,則可能貢獻數億美元。伯恩斯坦的分析師指出,每100億美元的H20芯片營收和每10億美元的MI308芯片營收,分別相當於兩家公司每股約25美分的收益。根據他們的模型測算,15%的抽成將使每股相關收益降至約20美分。

伯恩斯坦還表示,英偉達和AMD的毛利率可能會受到5到15個百分點的影響,具體取決於這15%是被視爲營收下降還是計爲額外成本。分析師稱,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可能會使整體毛利率下降大約一個百分點”。但他們補充說,鑑於市場對AI芯片的“需求極其強勁”,英偉達和AMD“很有可能”將這筆成本轉嫁出去。

伯恩斯坦的分析師還指出,由於英偉達預計將推出一款基於其新Blackwell架構、且符合現行出口管制規定的對華產品,因此“新的Blackwell架構芯片似乎有可能不會受到15%抽成的影響。”

伯恩斯坦的分析師團隊還認爲,將英偉達和AMD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實際上等於把中國的AI市場拱手讓給華爲”,並且會鼓勵“中國開發者凝聚在華爲的架構和生態系統周圍”,這是一個“不樂見”的結果。不過分析師們也指出,雖然對這些公司來說,能保留85%的對華銷售營收總比什麼都沒有好,但他們也擔心,這筆交易是否會成爲“付費換特權”的先例。

他們認爲,短期內此舉可能幫助芯片廠商重返中國市場,但長期來看或使美國科技政策陷入“交易化”的泥沼,導致政策機制滑向利益交換的模式。分析師還表示,看不出英偉達和AMD有任何理由需要向美國政府付錢。伯恩斯坦的分析師稱:“當然,這或許能爲(政府)籌集一些資金,但這除了‘撈錢’之外,似乎並未解決任何戰略性問題。”

“回扣”的指控:一場圍繞合法性的激烈辯論

《金融時報》稱,特朗普與英偉達及AMD達成的這項交易極不尋常,令一衆專家感到錯愕。“這種協議令人震驚,”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美關係專家邁克爾·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說。“不僅是因爲存在安全隱患,更因爲這種事聞所未聞。付費獲得許可不應該成爲對外貿易的前提條件。”

報道提到,特朗普的政敵猛烈抨擊此舉有損美國安全,民主黨高層更怒斥其爲“對出口管制的危險濫用”。美國衆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質問道:“這項協議引出一些政府必須立刻迴應的關鍵問題,包括其以收入分成爲出口許可條件的法律依據何在?”

法律專家則警告說,這筆交易很可能最終會訴諸法庭。前白宮國家安全與技術官員亞倫·巴特尼克(Aaron Bartnick)形容這筆交易“荒唐”,並補充說,鑑於美國憲法的出口條款禁止對出口產品徵稅,尚不清楚這項協議能否在法律層面站住腳。“這本質上就是給聯邦政府的回扣,換取其默許英偉達和AMD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現就職於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巴特尼克說。

路透社認爲,新政策帶來的約每年30億美元的財政貢獻微乎其微,與全美3.4萬億美元的債務相比無關痛癢。報道稱,對美國財政部來說,這種針對個別公司的做法,是一種效率極低的增收方式。但這也延續了本屆美國政府一貫的追逐蠅頭小利的模式。《每日野獸》(The Daily Beast)則將此舉形容爲特朗普“既救了朋友英偉達又賺取了收益”的操作,體現了其反覆無常的貿易風格,可謂“一石多鳥”但風險極高。(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