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好萊塢崩潰|這是對女性的宣戰!一位明星怒吼

四年之後,特朗普再一次當選美國總統。

由此,他創造了三個歷史紀錄:第一,成爲美國首位犯了重罪仍能入主白宮的總統;第二,他現年78歲,是就任總統中年齡最大的一位(拜登當選時未滿78歲);第三,也是美國20世紀以來第一位任期不連續的總統——上一位逆風翻盤的美國總統是十九世紀末的格羅弗·克利夫蘭。

自從2021年1月20日卸任第一任期後,特朗普面臨一系列刑事指控(有數十項之多)。其中一項罪名——是在2016年競選最後幾天向一名成人片女星支付封口費,並涉嫌僞造商業記錄。而且,這一指控是被法院認定有罪的。

對於特朗普重回白宮的消息,保守派歡欣鼓舞,而好萊塢明星們,則大爲沮喪,甚至到了崩潰邊緣。只因爲,大量好萊塢明星,是反對特朗普而支持其對手卡瑪拉·哈里斯的——他們向來是民主黨的盟友。

然而,事與願違。

美國時間11月6日凌晨,特朗普自行宣佈當選後,發表了勝選演說,得意揚揚的神情,彷彿中國電影《閃閃的紅星》中那句經典臺詞說的一樣——“我(胡漢三)又回來啦!”

而特朗普早年也有一句自己的經典臺詞,出自20年前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首播的商業真人秀節目《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也直譯成《學徒》(後來央視的《贏在中國》有所借鑑)。特朗普在每集最後都會對八男八女中的一位說“You're fired(你被炒了)”,而最後“倖存”下來的那位,將在特朗普的地產王國中得到一份年薪二十五萬美元的工作。

這是當年NBC用來對抗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倖存者》的熱門節目,雖然兩大真人秀節目一個安排在荒島,另一個則在城市中,但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是共通的。

在大選前夕的10月11號,有一部特朗普的傳記電影在美國上映,片名就直接取自《飛黃騰達》,由《美國隊長》系列中“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扮演年輕時的特朗普,此片之前入圍了今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導演是阿里·阿巴西(Ali Abbasi),去年參與執導的美劇《最後生還者》獲得不俗評價;編劇則由政治記者加布裡埃爾·謝爾曼 (Gabriel Sherman)擔綱 ,他報道過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對特朗普有深入瞭解。

在這部與真人秀同名的電影中,特朗普不再是掌握“生殺大權”的老闆,直接變成了“學徒”,而他的導師則是上世紀一個極具爭議的律師羅伊·科恩(Roy Cohn),參與過起訴間諜羅森堡夫婦(冷戰期間美國因判決從事間諜活動而處以死刑的唯二公民,但案件至今存疑),還是冷酷的麥卡錫主義者。美國劇作家託尼·庫什納曾以羅伊·科恩爲原型,創作了舞臺劇《天使在美國》,2003年時被HBO改編成同名劇集,由阿爾·帕西諾主演。

《飛黃騰達》中,科恩幫助特朗普擺平了一樁有種族歧視之嫌的房地產官司,而他的制勝法寶,其實跟FBI首任局長鬍佛的手段如出一轍,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蒐集各界名流的黑材料,用錄音帶存檔,以備不時之需。而在片中,羅伊·科恩教導特朗普爲人處事的三大原則便是:首先,是要使出渾身解數攻擊對手,其次,對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可以完全否認,第三,不管現實情況如何,都要自認贏家,永不認輸!

從特朗普日後在政壇的表現來看,他確實是貫徹了這三大原則,深諳箇中三昧,絲毫不控制自己的攻擊性人格,把競爭對手哈里斯稱爲“毀掉舊金山的極端左派瘋子”,還滿嘴跑火車,說話不算數,紐約市政廳的一位官員曾公開表示:“就算是給他的舌頭做過公證,我也不相信特朗普。”至於第三大原則“永不認輸”,並不是通常的勵志雞湯,而是就算敗選也不承認,不然也不會有2020年1月6日美國國會暴亂事件的發生。

這三大原則,和特朗普自己在電視真人秀中當導師,教給學員們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商場經驗,顯然不是一回事,而這應該也是電影借用此名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記錄自己年輕時代的電影,《飛黃騰達》卻讓特朗普大爲跳腳,甚至揚言起訴。據“視相”(Variety)報道,五月份,影片在戛納電影節首映後,特朗普的律師向《飛黃騰達》電影製作人發送了一封律師信,試圖阻止該電影上映。

特朗普競選團隊發言人Steven Cheung也向多家媒體發表了一份聲明,譴責這部電影是“垃圾”,屬於“純粹的虛構”,呈現的都是“早已被揭穿的謊言”。該發言人認爲,這是好萊塢精英在11月之前對選舉的干預,“他們知道特朗普總統將重新奪回白宮並擊敗他們選擇的候選人,因爲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沒有奏效。這部'電影'是純粹的惡意誹謗,永遠不應該被曝光,甚至不值得在即將關閉的折扣電影店的廉價垃圾箱佔有一席之地。”

最終,《飛黃騰達》沒被特朗普擋下,於10月11日在美國上映,而就在大選日前幾天(11月1日),又上線了流媒體。

10月14日,在美國上映3天后,特朗普本人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TruthSocial的帖子中,將《飛黃騰達》這部電影描述爲“一堆垃圾”,並質疑主創是否有權使用“飛黃騰達”作爲片名。

影片裡的特朗普和羅伊科恩(傑瑞米·斯特朗飾演,他曾主演美劇《繼承之戰)

特朗普爲什麼厭惡這部電影?

答案很簡單——這部電影,將好萊塢對特朗普的批判態度展現無遺。片中,毫不避諱地描述了他年輕時的惡行惡狀,描述了特朗普的虛榮、冷酷,和殘忍。

現在回看,更像是好萊塢的一種前置“復仇”。

令觀衆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場讓人不寒而慄的場景裡,特朗普對前妻伊凡娜實施了強暴。

這基於一定的事實。

伊萬娜是一位捷克裔美國社交名媛和時裝模特兒,1977年與特朗普結婚。他們育有三個兒女,小唐納德、伊萬卡和埃裡克。中國觀衆最熟悉的,應該就是伊萬卡了。

不過,兩人結婚15年後宣佈離婚。1990年代,在打離婚官司時,伊萬娜提出了特朗普強暴自己的指控。

伊萬娜的這一指控,在1993年未經授權的傳記《失落的大亨:特朗普的多重生活》中首次公開。作家哈里·赫特三世 (Harry Hurt III) 獲得了一份伊萬娜1990年宣誓離婚證詞的副本,她說,特朗普在1989年一怒之下強姦了自己。

《失落的大亨》現已絕版,對於強暴前妻的相關段落大致描述如下——

上世紀八十年代,特朗普曾爲脫髮而苦惱。因此,他有過一次痛苦的頭皮縮減手術(一種植髮方式)經歷。這導致他對當時的妻子伊萬娜非常不滿,因爲是她將這位整形外科醫生介紹給自己丈夫的。

“你TM的醫生毀了我!”特朗普對妻子吼道。

接下來,是一場“暴力襲擊”。特朗普拉住伊萬娜的手臂,開始從她的頭皮上拔出一撮頭髮,彷彿在重現他自己手術所感受到的痛苦。他撕掉她的衣服,拉開褲子的拉鍊。

“然後他把他的……塞進了她體內,這是16個多月來的第一次。伊萬娜嚇壞了......這是一次暴力攻擊,“作者赫特寫道。“根據她對一些閨蜜的說法是,'他強姦了我’。”

事件發生後,伊萬娜跑上樓,躲在一扇鎖着的門後面,並在那裡“哭了一整夜”。早上她回到主臥室時,特朗普仍然在那兒。當她驚恐地看着散落在牀上被扯掉的頭髮時,他瞪着她,以威脅性的語氣問道:“疼嗎?”

不過,特朗普一再否認強姦前妻的指控,並聲稱自己從未接受過植髮手術。事實上,早在《失落的大亨》出版之前,特朗普的法律團隊提供了伊萬娜的一份聲明,出現在該書的第一頁,她否認了相關指控。

“在我就我的婚姻案件提供的證詞中,我說我丈夫強姦了我,”伊萬娜的聲明說,“在1989年,特朗普先生和我有一次發生關係時,他對我的態度與我們結婚時截然不同。作爲一個女人,我感到被侵犯了,因爲他通常對我表現出的愛和溫柔已經消失了。我把這稱爲'強姦',但我不希望我的話被解釋爲字面意義或犯罪意義。”

現實中的伊萬娜和特朗普

當這些指控在2016年特朗普第一次競選總統期間再度浮出水面時,伊萬娜又一次否認。當時,她曾致信媒體解釋:

“我最近看到一些據稱是近30年前的風言風語,當時我與唐納德離婚時非常緊張。這個故事完全沒有價值。唐納德和我是最好的朋友,共同撫養了三個我們愛並引以爲豪的孩子。我對唐納德只有好感,並祝願他在競選活動中好運。順便說一句,我認爲他會成爲一位了不起的總統。”

2017年,伊萬娜宣傳她的書時,進一步駁斥了強姦指控。她於2022年去世前,一直與特朗普保持着良好的關係,並被埋葬在前夫位於新澤西州貝德明斯特的高爾夫俱樂部。

可以看出,伊萬娜完全諒解了特朗普,至少在某種形式上,兩人達成了和解。所以,當強暴場景出現在《飛黃騰達》這部電影時,特朗普的憤怒可想而知。

但這也不算太冤枉特朗普,他過往對女性的不尊重,實在是罄竹難書。2016年,在他與希拉里.克林頓對決前幾天,網絡上出現一支偷拍視頻顯示川普吹噓自己利用名氣來“抓(女人的)私處”,引發全球女性強烈反感,但他那次仍然當選爲了總統。

甚至於,特朗普先後被20多名女性指控性侵,其中包括美國作家簡·卡羅爾(E. Jean Carroll)。2023年5月,就卡羅爾的案件,曼哈頓陪審團裁定,特朗普性虐待和誹謗罪名成立。

如果放在演藝圈,這種不尊重女性的厭女明星,早就被“MeToo”運動擊中而黯然失色(比如奧斯卡影帝凱文史派西)。然而,特朗普居然可以當選美國最高權力寶座,甚至於,再度逆風翻盤。

這不能不讓好萊塢衆星大爲惱火。而這也側面證明,“MeToo”運動,事實上是徹底失敗的——至少在其起源地美國來看,有超過一半的人對此完全無所謂。

影片裡的特朗普伊萬娜

電影《飛黃騰達》開頭有一個免責聲明,稱一些事件是“出於戲劇目的有所虛構”。但特朗普早期自傳《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代筆人託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在《紐約時報》一篇評論文章中認爲,這部電影感覺“在情感上是真實的”:

記者、歷史學家和評論家可以爭論《飛黃騰達》中的哪些具體場景實際發生過,哪些沒有。對我來說,這部電影在情感上感覺真實——與我三十年前認識的唐納德·特朗普一致。《飛黃騰達》與其說是關於特朗普如何掌權的,不如說是關於他的家庭創傷和功能失調對代際的影響,以及它如何塑造了特朗普成爲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對整個美國的影響。

此前,在戛納電影節上,這部電影首映時,曾獲得八分鐘的起立鼓掌。目前,在爛番茄的評價不錯,新鮮度達到82%,IMDB的評分是7.2。

但在上映後,票房卻相當一般,僅有1000萬美元,而其成本就有1600萬美元。上映不足一個月,就上線流媒體,顯然也是爲了趕在大選日前後吸引網友觀看,以儘可能地收回成本。

《飛黃騰達》中,塞巴斯蒂安·斯坦的表演獲得普遍好評,他被美國影評人認爲“輕鬆進入了角色”,準確捕捉了年輕特朗普的神采。爲了演好這個角色,塞巴斯蒂安的手機上有一個文件夾,裡面有“130條特朗普的視頻,捕捉了他最微小的手勢和他的整體形象”。

塞巴斯蒂安·斯坦對自己扮演的角色沒有好感,在接受採訪時,他直言不諱地抨擊特朗普是“偏執、可怕的小人”。

當然,不只是塞巴斯蒂安,幾乎所有好萊塢的明星,其立場都極爲鮮明——力挺特朗普的對手卡瑪拉·哈里斯。

這個名單裡,包括麥當娜、泰勒·斯威夫特、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羅伯特·德尼羅、喬治·克魯尼、埃米納姆、奧普拉、LADYGAGA、凱蒂·佩裡、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和碧昂斯等等等等。不少全球知名的歌手,比如碧昂斯,都在哈里斯造勢大會上獻唱過;而喬治·克魯尼和茱莉亞·羅伯茨,還出現在哈里斯的競選廣告中。

在選舉日前夕,“黑寡婦”約翰遜·斯嘉麗與“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等“復仇者聯盟”成員,重新合體做了一次視頻連線直播,目的就是爲哈里斯拉票。

甚至於,連此前曾是共和黨籍的動作明星阿諾德·施瓦辛格(也擔任過加州州長),都爲哈里斯背書。

一個又一個明星支持哈里斯,但他們的集體背書,並沒有打動足夠多的美國選民。

這讓人疑惑,世界頂級明星的號召力到底有多少份量?

碧昂斯在哈里斯的造勢集會上亮相

儘管大部分好萊塢明星是反對特朗普的,但也有例外,比如梅爾·吉布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喬恩·沃伊特、丹尼斯·奎德等“少數派”。其中,奎德不但爲特朗普站臺,還拉上喬恩·沃伊特(他是安吉麗娜·朱莉的父親,但父女倆政見不同)一起主演了一部名爲《里根》的電影,於今年8月30日在美國上映。

不過,與《飛黃騰達》不同,在爛番茄上,《里根》僅僅獲得18%的新鮮度(但普通觀衆打分的爆米花指數卻高達98%),由此可見美國影評人對於此片的厭惡。

《里根》的開場,是著名的里根遇刺事件。刺客是有精神病史的26歲青年約翰·欣克利,也是富二代。行刺里根並不是由於政治理念分歧,只是因爲他迷戀好萊塢女星朱迪·福斯特,把她出演的《出租車司機》看了15遍,接着頭腦發熱,模仿片中情節要做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以此來向朱迪示愛。里根中槍的部位在胸部,子彈穿過了肺葉,距離里根的心臟僅有2.5釐米,所幸逃過一劫。

而特朗普截止目前最矚目的事件,也是被暗殺。今年7月13日,一名槍手從集會現場外高處向他所在的演講臺開了數槍,子彈擊中特朗普的右耳,傷勢不重,在危急關頭他還不忘揮舞手臂,向支持者喊着“戰鬥”!

因爲這一幕,特朗普爲自己的競選大大增加了勝算。

從2015年的競選開始,在特朗普的推特和講話中就多次提到里根的名字,奉爲偶像,而他那句“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豪言壯語,也不是原創,而是直接沿用里根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政治口號。

里根曾是好萊塢電影明星,不過算不上一線,特朗普則是真人秀電視大咖,能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留名,被授予特朗普之星。只是在他上任總統後,這顆星多次遭到民衆破壞,2018年8月7日,西好萊塢市議會投票通過,將特朗普之星永久移除。

電影《飛黃騰達》的開頭,是尼克松在水門事件後的媒體見面會上,理直氣壯地表示自己執政期間,從未妨礙過司法公正。編導的意圖當然再明顯不過——

特朗普到底是新世紀的尼克松,還是里根呢?

-5-

在特朗普勝選消息傳出後,好萊塢哀鴻遍野。

對此,“視相”網站的一則報道標題是——《好萊塢明星對特朗普的當選感到震驚和沮喪》。好萊塢的名人們,紛紛在社交媒體表達他們的受傷和沮喪之情。

曾出演《老友記》的克里斯蒂娜·艾伯蓋特在X上寫道:“爲什麼?請告訴我你的理由!”她說,“我的孩子在哭泣,因爲她作爲女性的權利可能會被剝奪。爲什麼?如果你不同意,請取消關注我。”因爲特朗普反墮胎的立場,讓很多女性都無法接受。

說唱歌手Cardi B在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後,視頻直播中對特朗普支持者發出了充滿咒罵的咆哮;“A妹”愛莉安娜·格蘭德(Ariana Grande)發帖說,她正在“牽着每個今天感受到這一結果不可估量的沉重感的人的手”。

幾年前以《Bad Guy》聞名的00後女歌手比莉·艾利什,則稱特朗普的勝利是“一場針對女性的戰爭”("It's a war on women")。

憑藉《瞬息全宇宙》獲得2023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傑米·李·柯蒂斯同樣擔心女性和LGBTQ羣體的權益受損,她在IG上說,特朗普的勝利“意味着肯定會回到一個限制性更強、一些人擔心更嚴酷的時代”。她同

今年曾主演陳思誠暑期檔電影《解密》的約翰·庫薩克,也難掩震驚,他在X上發帖抱怨:“這個國家會選擇支持一個被定罪的重罪強姦犯來毀滅自己,這是深度虛無主義的標誌。”

美劇《河谷鎮》女主角麗麗·萊因哈特則再次提及特朗普的性侵犯指控:“我無法理解那些站出來講述遭受特朗普性侵犯的女性的感受……但看到數百萬人投票給施虐者,我絕對爲這些女性感到心碎。”

不過,截至目前,大部分頂級好萊塢明星,都對特朗普當選保持着沉默。或許,他們需要時間舔舐傷悲。

特朗普的再度當選,印證了一件事——好萊塢明星的影響力,成了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他們必須反思,爲何名氣落不了地,就像好萊塢的影視也越來越疲軟一樣。

事實上,在特朗普獲勝之前,好萊塢就已陷入無盡的困局。2023年的大罷工,讓娛樂行業一蹶不振;電影票房收入,自2019年以來急劇下降;伴隨這些表象,近些年,好萊塢都沒有什麼經典作品拍出來。

如何重振輝煌?

如同特朗普的MAGA口號一樣,大概,好萊塢內部也要進行“再次偉大”的革新。

撰稿 | JackA 李翼

策劃|文娛春秋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