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被扣人員遺體身份有異 以色列稱哈馬斯要“付出代價”
被扣人員遺體身份有異 以色列稱哈馬斯要“付出代價”
鄭昊寧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21日說,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所交還一具遺體的身份並非以方被扣押人員,以方必讓哈馬斯“付出全部代價”。
內塔尼亞胡在一份視頻聲明中說,以方將“堅決採取行動”,將所有被扣押人員“無論生死”“全部帶回家”,並讓哈馬斯爲其“違反協議的行爲付出全部代價”。
本月20日,哈馬斯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向以色列移交四具被扣押人員遺體,定於22日再釋放6名被扣押人員。然而,以方21日說,其中一具遺體不是以色列女性公民希麗·比巴斯,這具遺體的身份無法確認。與這具遺體一同被歸還的兩具兒童遺體已被確認爲比巴斯的兩個孩子。
內塔尼亞胡在聲明中譴責哈馬斯“將一名加沙婦女的屍體放在棺材裡”。他沒有披露以方將對哈馬斯採取哪些措施。
哈馬斯方面21日迴應說,以方空襲後,比巴斯的遺體殘骸可能與其他人的遺體殘骸混在一起埋在了建築瓦礫中。哈馬斯方面將調查這一“錯誤”發生的原因。
哈馬斯在聲明中還強調,正是內塔尼亞胡“親自下令展開直接和無情的轟炸”,他應對比巴斯和她孩子們的死亡負責。
同時,哈馬斯方面繼續推進“放人”進程,21日公佈了即將釋放的6名以方被扣押人員姓名。據媒體報道,其中兩人大約10年前進入加沙地帶,隨後一直被扣押在那裡。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21日告訴路透社,該組織不參與遺體鑑定等工作,這些工作應由衝突方來完成。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對哈馬斯方面釋放被扣押人員及交還遺體的方式表達“擔憂及不滿”,認爲這些工作應以“私密”及“有尊嚴”的方式推進。
加沙地帶停火協議1月15日達成,19日生效。停火第一階段持續6周,哈馬斯同意釋放33名以方被扣押人員,以色列則釋放上千名在押巴勒斯坦人。目前,雙方尚未開啓第二階段停火實質性談判。
據多家媒體報道,遺體身份有異可能對第二階段停火談判產生負面影響。同時,美國方面近來有關“清空”並“接管”加沙地帶的主張也給談判蒙上陰影。巴勒斯坦方面以及多個阿拉伯國家強烈反對美方這一提議。(完)(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