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醫院愛滋防治獲「政府服務獎」 共同邁向三零願景

桃園醫院榮獲第6屆「政府服務獎」,代表長期以來對愛滋病患的照護得到社會肯定。記者沈能元/攝影

愛滋病(HIV)防治備受重視,在過去,HIV感染者在就診時,容易因疾病污名而遭到拒絕診治。衛福部桃園醫院於民國91年設立愛滋病照護中心,成爲當時署立(衛生署)醫院中第一個愛滋病照護團隊,至今20多年,承擔公共衛生防疫的使命。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桃園醫院一直有非常好的團隊,盼受到更多政府、民衆的肯定,發揮公益價值,並於本次榮獲第6屆「政府服務獎」。

桃園醫院今舉辦「在後疫情時代後讓『愛』滋生 終結愛滋病 零感染 零死亡 零歧視」愛滋照護成果記者會。王必勝說,愛滋病從沒有治療方法,隨後發展出雞尾酒療法,到目前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以下簡稱PrEP),讓患者得病後成病情平緩,死亡率下降很多。疫情期間至今,其實要敦促病患出來篩檢、治療,真的非常不容易。

桃園醫院代理院長陳日昌說,愛滋病照護中心結合臨牀醫生、個管師、病房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還有志工老師、關懷志工等支持,打造身心靈全方位的愛滋病照護系統,爲感染者提供從醫療到心理更全面的協助。

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說,該院推出全臺第一個從飲食、運動與心靈三大層面,改善HIV感染者生活品質的「90天你的理想型練習計劃」健康教育活動。邀請院內感染者一同通過每天健康的飲食和規律運動的任務挑戰,爲自己設定一個理想型的人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鼓勵感染者在達到「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測不到=不具傳染力後,持續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

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部分,必須在72小時內投藥,醫院24小時都提供。鄭健禹指出,所治療的患者中目前是0感染,性行爲前就可以開始服藥,隨着PrEP推廣,桃園醫院已頗有名氣,照顧的感染者人數甚至是林口長庚醫院的5倍。

桃園醫院產科主任呂理政說,20多年來,該院已接生了90多個愛滋寶寶,一個愛滋寶寶誕生,從出生到死亡大約要花費100萬元的健保藥費,該院幫國家省了9億。

呂理政說,90位新生兒中,約有50個是他接生的,常被詢問會不會怕?「其實我還是會怕,因爲現在是一家之主,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顧到家人」。他也曾在接生過程被病人的血液、羊水噴到,於是諮詢過感染科醫師後,進行預防性投藥,慶幸最後沒有感染。

桃園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倩瑜說,第一次接生愛滋寶寶在2000年,寶寶剛出生就要抽好多血檢測有沒有感染,「我們好像吸血鬼一樣」。透過醫院每個科室互相合作,整個桃醫人的血液裡都有「無歧視」的基因,照顧這些寶寶已成爲日常工作。其中一半寶寶的媽媽有毒癮,因此需要關注寶寶的神經學症狀,照顧過程比一般小朋友辛苦很多,大部分小孩都得到妥善照顧,順利出院。

記者會上,感染者也拍攝影片回饋,在得知病情面臨絕望、徬徨無助時,幸好有醫院照護團隊一路相伴,教導正確的醫學知識和新觀念,給予堅定而溫暖的支持。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說,隨着醫療科技的進步,在「U=U」概念的時代裡,期待感染者不僅不受歧視,還值得更好的生活品質。桃園醫院本次榮獲第6屆「政府服務獎」,代表其長期以來對愛滋病患的照護得到社會肯定,他堅信26家部立醫院將持續愛滋照護,永遠不間斷。

王必勝指出,臺灣愛滋防治成績已名列亞洲第一。近年來,國際和臺灣社會也積極宣導「U=U」概念,國際大型研究證實,HIV感染者只要每天穩定服藥至血中無法檢測到病毒,即使發生無套性行爲也不具傳染力,與常人並無差異,不需要特別對待。王必勝也期盼26家部立醫院持續協助更多HIV感染者,幫助臺灣的愛滋防治邁向「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的三零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