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休閒農業區蓬勃發展 民代憂補助經費「僧多粥少」

桃園休閒農業區蓬勃發展,10年成立10處,另有2處預告通過與6處規畫中。本報資料照片

桃園休閒農業蓬勃發展,至今已有10處休閒農業區,另有2處預告通過與6處規畫中,但市府輔導成立與經營休區經費一年只有3千萬元,民代擔心「僧多粥少」,補助經費稀釋恐導致休區品質下滑;桃園市農業局表示,雖然預算有限,但多數休區已有盈餘,未來會持續協助發展特色,逐步實現自主營運。

桃園2015年開始推動休閒農業區,自觀音區蓮花園休閒農業區成立後,大溪月眉、龍潭大北坑、蘆竹大古山、大園溪海、蘆竹坑子溪、楊梅、臺七桃花源、大溪康莊和新屋海洋客家休閒農業區陸續成立,而龍潭三坑水鄉與大溪百吉經農業部審查評分達80分,目前正依審查意見修改,待農業部公告就能上路。規畫中的休區則有楊梅秀才、龍潭三洽水、中壢、大溪中莊、大溪草嶺溪和龜山楓茶米6處。

民進黨桃園市議員許清順關心休區輔導經費,擔心休區增加但經費不變,恐因輔導量能減少導致休區營運困難與品質下滑。同黨議員鄭淑方和彭俊豪分別關心今年仙草花節是否能如期舉行與中壢休區的規畫進度;國民黨議員徐其萬則肯定市府規畫,稱讚今年海芋季成功。

休區增加,農業局也想增加經費,但目前輔導預算不變。農業局指出,休區是以自主營運爲最終目標,目前蓮花園自籌率達80%以上,溪海、楊梅、坑子溪、月眉、大北坑、康莊和臺七休區也有盈餘,只是未達高額盈餘。

農業局表示,預算除了協助新的休區成立,也會協助既有休區提高盈餘,農業局有輔導師團隊,協助休區組織運作與提升經營能力,輔導業者發展特色農遊與衍生商品,也持續透過海芋季、蓮花季、魯冰花節、仙草花節等活動推廣在地農特產品,將民衆導入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