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停車管理升級 邁向全面智慧化
桃園市政府交通局在各區陸續安裝智慧停車柱。桃園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隨着民衆車輛持有率上升,都市中有限的停車空間成爲市府與市民共同的挑戰,傳統人工開單方式效率低,較無法即時反映停車狀況,智慧停車成爲解決此問題的方向,透過資訊科技達成自動化管理、即時資訊回饋與便利支付的目的。
桃園市政府自112年起開始積極部署智慧停車政策,包括導入智慧停車柱與地磁設備雙軌並行的策略,並搭配行動支付折扣措施,實現停車管理即時化、無紙化與數位化的目標,提升停車效率與市民停車體驗。
目前桃園市智慧停車設備主要分爲兩種形式,其一爲「智慧停車柱」,於路旁設置停車柱自動影像辨識車牌;其二爲「地磁輔助設備」,透過停車格底部感應器偵測車輛進出情形,輔助人工開單。
自112年起,交通局陸續於桃園區三民運動公園、中壢區中正公園、楊梅區楊梅國中及龜山區長庚醫院周邊等區域推動試辦270餘席智慧停車柱,並於桃園火車站周邊、中壢區及平鎮區等地設置2,100餘席地磁設備,更推出至以行動支付繳納智慧停車格停車費5折優惠,有效提升市民使用行動支付意願。
傳統路邊停車收費管理中,開單員是以人工巡場方式開單,停車費的計算是根據開單員到場的時間來確定。之後使用地磁設備輔助可自動紀錄停車起訖時間,結合人工開單收費作業,提高開單率;而智慧停車柱則是以影像辨識方式自動偵測車輛並計費,民衆可即時獲得繳費金額立即以市民卡2.0 APP或行動支付等方式繳費。
透過導入智慧化開單設備,提供更即時、精準的停車資訊,減少路邊停車車輛無效繞行時間,改善城市交通、降低碳足跡、提升停車週轉率,也提升市府收入,透過資通訊科技有效提升停車管理效率,減少人力資源負擔。
今年底桃園市智慧化開單設備數量預計將達全市收費汽車停車格六成五左右,未來將持續推動智慧停車設備的建置,預計最快於115年底達成全市收費汽車停車格100%智慧化的目標,爲市民提供更便利及完善的停車服務。
(桃園市政府交通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