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生質能中心遭檢討 環局稱垃圾去化已提升
桃園生質能中心前年底開始試運轉,但去年該中心廚餘和家戶垃圾處理量都低於目標,遭審計處要求檢討。本報資料照片
桃園市生質能中心啓用延宕3年,前年底試運轉,但去年廚餘實際處理量僅爲設計量2成,全市一般廢棄物處理量也不增反減,審計處要求檢討。環保局迴應,生質能中心因疫情影響施工期程,欣榮焚化廠也一度停爐整改,目前垃圾去化已加快,可負荷市民垃圾產生量。
桃園市人口成長迅速,垃圾量隨之增加,原本全市只有欣榮一座焚化廠,市府近年再設生質能中心,成爲全臺首座結合熱處理、厭氧消化及固化掩埋單元的三合一廢棄物處理設施,預計每年可處理家戶垃圾等可燃性廢棄物21萬9千噸和廚餘4萬9千噸。
桃園市審計處審覈點出,生質能中心啓用延宕,且去年廚餘處理量僅1萬953公噸,只達設計處理量的22.23%,去年家戶垃圾進廠量14萬6868公噸,也較營運計劃目標值短少6131公噸。垃圾仍得暫存在楊梅員本、觀音保障、龍潭店子湖等掩埋場,不僅威脅環境衛生,也產生火災風險。
環保局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迴應,在生質能中心正式商轉,加上欣榮焚化廠也完成整改後,全市每日垃圾處理量現可達1420公噸,足以負荷每日家戶垃圾產生量約1300公噸。
海資處指出,市府持續推動垃圾多元處理方案,短中期持續與外縣市垃圾區域互惠合作,長期則評估垃圾處理設施興建需求,預計明年掩埋場零裸露政策達成後,垃圾妥善處理率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