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KIRI園區漏水修復 成立平臺助營運

桃園市大園區KIRI原住民族文創園區,斥資10億元打造,去年8月啓用並委外經營,卻頻傳漏水,區內平日人流更是冷清。圖/桃園市新工處提供

斥資10億元打造的桃園市大園區KIRI原住民族文創園區去年8月啓用,但漏水點多達66處,且平日人流冷清,進駐商家苦不堪言。市府新工處迴應,漏水主因爲外牆磚砌縫隙與半露天窗臺設計,雨水易滲入室內,已請原廠商修復完成;原民局也成立督導平臺,協助業者營運。

KIRI國際原住民族文創園區位於機場捷運A17站對面,號稱全臺規模最大的原民文創園區,不過,原民議員楊進福反映,每逢豪大雨、颱風來襲,KIRI園區就會漏水,即使周邊有陽光劇場、橫山書法藝術中心、華泰名品城等景點,但規畫不良,人潮無法串接,商家經營慘澹。

市府新建工程處指出,KIRI園區漏水主因是外牆磚砌設計,磚與磚之間有狹小縫隙無法抹平填實,導致雨水從磚縫滲入室內,另半露天窗臺也易因風向導致雨水潑灑至室內;今年6月起定期現勘追蹤漏水改善進度,並由原廠商於保固內處理磚牆填補、增設擋雨隔屏等,9月初完成後未再漏水。

原民局長Panay Mulu說,園區內66處漏水點皆已修復並解除列管,由於KIRI園區採OT方式營運,由桃原文創公司負責全區經營與行銷,目前進駐45個單位,其中32家爲原民業者,市府成立營運督導平臺,邀集文化局、觀旅局、經發局及產業專家,共同規畫營運方向。

原民局也說明,正持續向原民會爭取經費,辦理行銷推廣系列活動、影音行銷培力計劃,除了串聯機捷A17原住民族主題站及A19樂天棒球主題站等舉辦活動,也盼透過培訓強化商家行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