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眷村文化節邁入25年 「奔向眷村」展現多元文化能量

桃園市文化局長邱正生邀請民衆一同感受眷村文化,他表示,桃園眷村文化的特色在於「多元共融」,它既承載着外省與本地文化的交會,也孕育出不同世代之間的情感與記憶。(姜霏攝)

桃園眷村文化節今年邁入第25屆,以「奔向眷村」爲主題,展現桃園作爲全臺眷村文化最完整的城市,如何將歷史記憶轉化爲當代多元文化的能量。文化局長邱正生表示,桃園眷村融合來自各省的語言、美食、習俗與藝術,不僅是軍民共同生活的歷史見證,更是族羣交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場域,今年活動將串聯民歌、舞蹈、戲劇及美食,邀請民衆一同認識眷村文化。

邱正生指出,桃園眷村文化的特色在於「多元共融」,它既承載着外省與本地文化的交會,也孕育出不同世代之間的情感與記憶。今年的文化節不再只是懷舊,而是以「奔跑」的姿態,象徵一場主動的文化行動,從飲食、音樂到戲劇,帶領民衆跨越時空,重新認識眷村生活的豐富樣貌。

邱正生說,桃園是一個眷村大市,據國防部2005年統計,全臺計有888個列管眷村,其中桃園市有86個,主要分佈於中壢、平鎮、大溪、蘆竹、楊梅一帶,成爲本市族羣文化的重要一環。

邱正生也說,隨着1996年《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通過與歷次修正,眷村的不斷拆遷、改建,第一代眷村人口的不斷凋零,使原來的眷村文化特色,亦面臨衰頹困境。市府多年來推動眷村文化保存工作不遺餘力,自2001年率先全國辦理「桃園眷村文化節」,以社區總體營造精神,結合在地文史社團及社區,持續辦理眷村文化節活動,至今已邁入第25年。

今年「眷味餐桌」將結合舞臺劇《一村喜事-中秋樂桃桃》,10月5日起在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上演,集結實力派演員湯志偉、羅美玲、那祈、呂紹齊等,帶着觀衆在眷村實景裡重溫70年代的眷村生活,看看當時民衆如何嫁女兒、過中秋,也歡迎觀衆穿上覆古服裝、一起到現場過過最時尚的復古生活。

文化局說,《一村喜事-中秋樂桃桃》將連演2場,第一場是10月5日登場的「眷味餐桌」認桌專場,結合美食與舞臺劇;第二場則是10月6日的純粹舞臺劇版本,觀衆可以免費自由入場。另有民歌演唱會《光陰有歌》,邀請知名歌手齊聚太武新村,以經典旋律喚醒青春記憶,成爲世代對話的橋樑。

除了表演活動,各園區也推出特展與體驗,例如馬祖新村的《不一樣的馬村將軍》展覽與「將軍夫人的下午茶」體驗;憲光二村則以《守護之光:從憲光二村到國之盾》特展,從憲兵文化延伸到守護國家的使命;太武新村推出藝術家駐村展與《記憶的圍牆外,我等你》沉浸式劇場,透過多樣的形式,讓民衆感受眷村的生活紋理與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