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會稽掩埋場大火建物毀損將拆除 場址未來用途曝光

桃園市會稽掩埋場今年2月大火,鐵皮建物結構有安全疑慮,環保局計劃拆除,掩埋場存廢成地方關注焦點。記者陳俊智/翻攝

桃園市會稽掩埋場今年2月大火,濃煙惡臭影響下風處20多個裡,地方醞釀圍場抗議,市長張善政出面溝通協調才平息;火災造成掩埋場建物毀損,有安全疑慮,近日上網招標拆除,場址未來只在必要時做暫存,地方則希望做好安全管理與設施,別讓災情重演。

會稽掩埋場1999年啓用,2002年因欣榮焚化爐啓用轉做資源回收場,再隨平鎮資源細分類場啓用改做收運暫置場所,處理資源種類以牀墊、大型傢俱爲主,但有時也會有鋰電池、廢液等物,由於過去頻傳火警,最久曾燒26小時,地方都盼遷場,但無奈願望難實現。

今年2月,掩埋場存放回收物的建築起火,濃煙惡臭飄散,影響下風處26裡,再掀地方怒火,揚言圍場抗議,經市長張善政及市府高層溝通才暫時平息。而掩埋場建物結構因大火受損,有安全疑慮,市府近日上網招標拆除,存廢再度引發關注。

「講良心話,環保局已經做很好了。」桃園區會稽里長鄭麗花說,垃圾大家都討厭,但掩埋場設立存在已久,不是這一、兩年的事情,雖然火警,但頻率有下降,做好安全管理,不要再發生就好。

大業里長陳吉發也說,垃圾不管放在哪裡都會有人有意見,地方當然希望遷走最好,但也都知道不容易,至少現在看到改善,市府允諾回收物進場前會先分類,每2、3個月會與地方開會,檢討改進方向。

汴州里長楊鑫坤錶示會稽掩埋場繼續使用是地方「被迫共體時艱」,但地方也理解市府難處,畢竟要找其他替代方案不容易,希望安全管理及設施能做更好,最好有開放式網路監控平臺,讓地方看得見,民衆也比較安心。

桃園市環境管理處長張書豪表示,桃園區人口衆多,分類回收資源也多,若缺乏暫時收置的中繼站,回收車得桃園、平鎮兩邊跑,清運時間勢必拉長,恐難應付民衆農曆春節大掃除、颱風過後整理家園的清運需求,因此掩埋場仍有做爲暫置場所的必要,但建物是否要重蓋,有待日後進一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