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觀音人盼重建觀音雕像 只差經費未到位

桃園市觀音區濱海遊憩區內原本有觀音像,因長期風吹日曬毀損,2015年拆除,居民期盼儘速重建,市府觀旅局評估經費要2.3億元。(本報資料照片)

桃園市觀音濱海遊憩區原有一座大型觀音雕像,因長期風吹日曬毀損,爲避免倒塌危險於2015年拆除,地方多年來期盼重建觀音雕像,市府觀光旅遊局迴應,原地點爲生態保護用地,礙於法令限制無法原地重建,且相關經費高達2.3億元;觀音區公所則說,將協調臺電與中油公司,商討是否能以地方回饋金協助觀音像重建。

原觀音雕像高13米,佇立在觀音濱海遊憩區望向大海,當地人視爲地標及守護神,原本雕像材質使用玻璃纖維與鋼筋混凝土方式興建,數十年來歷經風吹日曬雨淋,混凝土剝落毀損,背部甚至開大洞,地方認爲觀音像受損不是好事,也擔心發生倒塌危險,於是在2015年7月拆除。

觀旅局長周柏吟表示,地方長期以來希望蓋回觀音雕像,但原址位於生態保護用地,礙於法令限制無法原地重建。經過評估,若使用原本的玻璃纖維材質,工程要價1億多元,若是遇到颱風侵襲以及鄰近海邊,仍有毀損可能。另外也評估過以石材原料打造觀音石雕像,但總經費更高達2億3000萬元,且現今要取得大量石材也不容易,目前中央所有的經費補助,沒有相關的符合名目可以申請,另建議觀音區公所可使用地方回饋金,分階段每年提撥觀音像重建,這部分需考量觀音區公所及地方不同意見,觀旅局將持續與各方協調綜合評估。

觀音區長劉草典指出,地方一直有蓋回觀音像的期盼,鄰近臺61線快速道路旁,已有一塊觀音大佛的預定地,如今只差經費無法到位,因爲臺電的大潭電廠與中油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都有給予地方回饋金,將持續與臺電與中油公司溝通,期盼能透過回饋金協助觀音像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