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都市原民多 民代籲建專屬宅

桃園市超過3成都市原住民沒有自己的房屋,在外租屋也面臨高昂租金,甚至歧視等艱難過程。民代呼籲市府跟進其他縣市興建原民專屬社宅,市府迴應暫無規畫,但已將原住民入住社會住宅的保障比率由3%提高至5%,並研議放寬租金補貼條件,照顧更多原民家庭。

據市府統計,桃市都市原住民的自有住宅率僅63.09%,顯示超過3成的都市原住民並無自有房屋。

另,全體原住民族每月的平均租金支出達1萬528元,在都會區則達1萬1119元,隨房租不斷攀升,高額租金讓不少在外打拚的族人難以負擔。

目前包括雙北、臺中、高雄已規畫原民專屬社宅,多位桃市原民議員疾呼市府跟進。

議員張秀菊說,桃園是全臺都會區原住民人口數最多的城市,都市原住民中每4人更有1人住在桃園,市府至今卻無原民專屬社宅規畫,令人吃驚。

議員蘇偉恩表示,原住民多從花東或原鄉來,不像在地人有土地、房屋,因此社宅對原住民而言特別重要;都會區原住民雖分散,但社宅仍盼在重點地區設置,像蓋在市區或藝文特區就不太適合,但若蓋在原住民分佈較多的大溪、八德等地則非常贊同。

對於民代建議,市長張善政認爲,促進原住民安居是重要政策目標,但建置專屬社宅可能不利原民融入都會生活,失去與其他文化交流的機會。

都發局指出,因應近年桃市原住民族人口數快速成長,去年已修正「桃園市社會住宅出租辦法」,將原住民入住社會住宅的保障比例由原本3%提高至5%,目前原住民的實際入住比率已達14%,遠超過原定保障比率。

都發局表示,依據桃市「原住民族租金補貼」規定,原住民族持有自有住宅離租屋地30公里以上者,放寬視爲無自宅,每戶每月最高可獲4000元補助,爲期12個月,市府也研議放寬從30公里的距離改爲20公里條件,協助解決移居桃園的原住民族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