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電動機車佔比 六都第二

桃園市積極推展電動機車,截至7月底桃園市電動機車登記數達10萬698輛,較2020年底增加近2.5萬輛,成長32.7%。(蔡依珍攝)

桃園市升格以來,連年推出6都最優的電動機車補助,5年來增加近2.5萬輛,成長3成,佔整體機車比7.19%,僅次於臺北市,但整體發展已趨緩,副市長蘇俊賓直言部分民衆申請完補助就遷籍,淪爲各縣市軍備競賽無意義,因此改變策略針對高需求的婦幼、青壯年加碼,盼再提高佔比。

主計處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桃園市電動機車登記數達10萬698輛,較2020年底增加2萬4806輛、32.7%,以桃園區2萬2701輛居首、中壢區1萬8611輛次之、龜山區1萬5514輛第3,3區合計佔全市逾55%。與2020年底相較,成長率以復興區61.57%最高,其後依序是觀音區43.54%、楊梅區40.79%。

桃園市電動機車佔整體機車比率從5年前的5.99%提升至7.19%,增加1.20%,居6都第2位,僅次於臺北市9.95%,並高於全國平均5.39%。

截至今年9月桃園只補助1861輛車,還有6639個名額,分析原因是有意願者多已汰換,油價跌失去強大誘因,加上部分民衆還是有「里程焦慮」,導致電動機車整體發展力道漸弱。

蘇俊賓說,各縣市政府輪流軍備競賽對整體產業沒有幫助,只是換來福利遷移,全國總量都沒提升,分析發現,桃園2011年至2024年補助換購11萬754輛電動機車,但事後遷移戶籍者高達2萬2189件,以2019年至2021年最多,共移出9978輛車,爲了杜絕只是跨縣市爭取補貼,桃園改針對有實際需求的穩定對象加碼補貼。

蘇俊賓舉例,婦幼是購買電動機車主流之一,對小孩健康顧慮高的媽媽們以接送小孩、附近商圈購物爲主,落地生根後少遷移,因此針對家有12歲以下幼童家庭加碼補助6000元,另也發現36至45歲青壯年移出比例持續下降,推估有妻小及長輩照顧需求,加碼4000元盼精準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