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常見違法攤販 挨批第三世界國家 市府將一整頓

桃園市中壢新明市場經整頓已不見非法攤商聚集,但全市仍有7處市場亂象未解。圖/桃園市經發局提供

桃園市中壢新明市場過去常見違法攤商佔用道路與分隔島,挨批宛如第三世界國家,雖整頓後已不復見,但審計單位調查,全市還有7處市場存在此亂象,佔用人行道與分隔島,點名檢討改善。桃園市經濟發展局表示,將比照新明市場模式逐一改進,推動市場現代化與衛生化。

經發局指出,市場外圍非法攤販是數十年來的沉痾,但有生意、有人潮就會有攤販聚集,也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過去未積極處理,但市府現已透過跨局處整合改善;民衆蔡小姐說,新明市場改善後環境不錯,違法攤商少了、道路順暢了,也衛生許多,雖然少一點傳統市場味道,不過更新本來就是趨勢。

桃園市審計處指出,桃園近年積極整頓公有零售市場亂象,新明市場經市府檢討後,周邊環境明顯改善,但僅有單一市場整頓改善;桃園現有15個公有零售市場,其中大園、大溪、大溪第一、龍潭、南門、楊梅第一、新屋第一等7處市場周邊,至今仍有違法攤商聚集,亂象叢生。

經發局表示,市府已建立「市場管理會報」,透過跨機關協調分工機制辦理改善作業,7處公有市場亂象將比照新明市場模式,逐一檢討改進,也將持續落實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噪音管制法等法令,維護市場秩序及市容整潔。

副市長王明巨坦言,傳統市場雖具在地特色、商品多樣與價格實惠等優勢,但因設施老舊、環境不佳、經營模式落後及數位化不足,吸引力逐漸下降,外攤林立也易衍生環境髒亂與交通問題。

王明巨表示,除辦理市場硬體更新、外牆意象、排水及廁所整建,全面提升購物環境,市府也將協助攤商調整經營方式,推動攤位改造、聚焦商品品質與包裝提升、電子支付普及和發展網路商店等3大面向,引導民衆改變消費習慣;部分老舊市場則逐步退場,原有用地將重新規畫、活化再利用,避免閒置。

針對老舊市場,市府已規畫新明市場採先建後拆方式重建,爲妥善安置攤商,將於廣明二停車場設置中繼商場;忠貞市場也已辦理土地開發促參規畫,未來開發定位將以「異域新風貌」爲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