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長庚健檢中心導入新一代鎮靜麻醉新藥 「非牛奶針」健檢流程再優化
▲林口長庚麻醉部柳復兆主任,桃園長庚健檢中心林蔚然主任。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國內近年頻傳醫美診所麻醉意外造成患者死亡的悲劇,導致不少人對於健檢、治療要接受麻醉都有些擔心。爲提高醫療安全、提振就醫信心,桃園長庚健診中心率先引進新一代短效麻醉藥,結合專業麻醉團隊與完善監測系統,爲民衆帶來更安全、舒適的內視鏡檢查體驗。
▲桃園長庚健診中心。
麻醉安全是醫療品質的核心 新藥降低呼吸抑制風險
針對麻醉安全,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主任柳復兆表示,麻醉安全是醫療品質的核心之一,不僅攸關手術、檢查的成功率,更是確保病人生命的重要環節,而部分診所因未設置完整監測設備,或缺乏專業麻醉醫師,導致意外發生的風險,更凸顯出麻醉的重要性。
▲林口長庚麻醉部柳復兆主任。
柳復兆說明,臨牀常用的麻醉藥丙泊酚(Propofol,俗稱牛奶針),雖可使病人迅速入睡,清醒時間也短,卻仍有較具風險的副作用如呼吸抑制、血壓波動等,對於高齡、肝腎功能不佳者風險更高;此外,某些人雖曾使用相同藥物,「上次沒事,這次卻出事」,則可能與近期感冒、睡眠不足或服藥等情況導致身體反應不同有關,此亦可見麻醉前的專業評估與全程監測極爲關鍵。
健檢中心導入創新麻醉新藥 安全、舒適、效率三者兼顧
新一代短效麻醉藥問世,使相關風險大幅降低。對此,桃園長庚健診中心主任林蔚然說,該藥可在1至2分鐘內發生效用,且能於10至15分鐘內代謝完成,故病人幾乎「醒來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加上對呼吸、血壓的抑制更少,安全性得以顯著提升。
▲桃園長庚健檢中心林蔚然主任。
林蔚然指出,由於此藥不需經肝、腎代謝,特別適合年長者或慢性病人使用,更重要的是,該藥有「解藥(拮抗劑)」的設計,可快速中止麻醉效果,若出現過深鎮靜或過敏反應,拮抗劑可協助患者迅速恢復意識,爲臨牀操作多一層保障。
對於使用新一代短效麻醉藥的體驗,林蔚然舉例,一名長期追蹤胃部腫瘤的病人,曾反映以往使用傳統麻醉藥常整日昏沉,改用新藥,「做完檢查,醒來神清氣爽」,如此回饋也成爲推廣的重要契機,因爲現在的患者在意的不只是價格、安全,更希望能舒服、有效率,而這正是新藥能創造的價值。
以安全與品質爲核心,打造舒適新標竿
針對麻醉團隊與健診的協作,柳復兆說明,長庚健診中心的麻醉作業採多重安全機制,包括麻醉前透過心電圖、血液檢查評估風險;檢查中則即時監測血壓、心跳、血氧飽和度等重要數據,並由麻醉醫師及護理師全程守護;檢查結束後,病人仍須觀察20至30分鐘,確認意識、生命徵象等穩定後方可離開,患者完全不用擔心麻醉後無人注意導致置身險境。
柳復兆強調,新一代短效麻醉藥搭配長庚團隊的服務,不僅醫師操作穩定,病人感受也輕鬆,雙方都能避免壓力與不適;林蔚然則說,這樣的升級可展現健診中心「以安全爲優先、以品質爲目標」的核心價值,對醫師、患者屬雙贏,口碑亦可提升,期許未來可嘉惠更多民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