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3市場抗議市府不定期巡查 經發局解釋原因曝後續做法

桃園市楊梅區第一、第二及大成公有零售市場營業攤商少,抗議市府應協助攤商轉型解決,而非不斷行文及公告要終止合約。經發局說,將於今年底研擬解決方案,協助攤商。記者翁唯真/攝影

桃園市各公有市場自2023年被桃園市審計處點名部分市場攤位使用率低,且營業時間不符簽約內容,經發局委託各公所不定期協助調查,其中又以楊梅區第一、第二及大成公有零售市場此類情況最多。今約40名攤商於第二公有市場陳情,坦言因民衆採買習慣改變讓生意難做,但市府應協助攤商轉型解決,而非不斷行文及公告要終止合約。經發局說,將於今年底研擬解決方案,協助攤商。

因被點名改善公有市場攤位閒置及未營業情況,市府今年委託各公所人員協助巡查,但因現今大家採買習慣改變,導致部分市場式微。

第二市場自治會總幹事戴立承表示,這一年來公家機關不定期針對營業時間及開業情況派人來巡察,若未符合就發文通知,近期更出現沒請假要將終止合約,認爲不合理。且攤商營業時間是市場自治會訂定,每個攤商作業販售時間不同,也會彈性調配工作時間。

戴立承說,當初市場補強改善,攤商也都有出資整建至今也逾50年,現在卻要處處受限,對於現今消費習慣影響攤商生意,市府應該協助攤商轉型,而非強硬法令介入,期盼市府能在不犧牲攤商權益下共創雙贏。

經發局迴應,第一公有市場共有46個攤位、35攤鋪位仍保留販售生鮮功能,不過外圍仍有許多攤商,纔會建議較少營業的攤位退出,讓有意願外攤進入市場營業。而第二公有市場攤位共9攤、18攤鋪位,大成市場攤位爲25攤、鋪位14攤,經調查營業狀況不符當初簽約時間,且營業攤商少,透過公文、公告或現場宣導的方式,提醒攤商應依規定及合約要求營業。

經發局說,針對攤商心聲經發局已接獲,目前有另闢市場、第二及大成市場原址重建等方案在討論,後續會再召開說明會,依據各市場現況及型態研擬改善方案,審慎評估後與攤商再次說明。

市議員周玉琴、鄭淑方及李家興今也場協助攤商跟市府協調並表示,市府應規畫相關改善方案並告知攤商,因市場在地經營多年但容景不在,妥適規畫才能符合大家期待。

桃園市楊梅區第一、第二及大成公有零售市場營業攤商少,抗議市府應協助攤商轉型解決,而非不斷行文及公告要終止合約。經發局說,將於今年底研擬解決方案,協助攤商。記者翁唯真/攝影

桃園市楊梅區第一、第二及大成公有零售市場營業攤商少,抗議市府應協助攤商轉型解決,而非不斷行文及公告要終止合約。經發局說,將於今年底研擬解決方案,協助攤商。記者翁唯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