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移工租地低成本生產搶農民飯碗 立委:幫手變對手

陳駿季表示,未來擬增加農業移工人數和放寬相關限制,會再來和勞動部研擬。圖/取自國會直播頻道

逃逸移工存在「灰色地帶」,立委今天表示,近年新住民租地種田已非罕見,但不少人卻是逃逸移工,而農藥的使用也無人把關,並用極低的價格打擊市場,這些移工已非農民幫手,而是對手。農業部表示,未來農業移工限制擬放寬,讓本土農民能申請到更多合法移工。

脫離原僱主的失聯移工,一旦遭警察或移民署抓到,面臨的結果就是遣返母國,然而農地的人力需求一直存在,這些黑工已是農村不可缺的勞動力,近年來也是臺灣農村的常態,甚至也有逃逸移工租地種田的現象。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邀請陳駿季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立委張嘉郡質詢時表示,逃逸移工自己租地找工人,一來成本低,二來也有濫用藥物快速生產,並以極低價格賣到市場,這種非法低成本打擊合法本土農民的情況相當嚴重,政府要提供合法的移工才能取締這些非法移工,否則他們不是農民的幫手而是對手。

今年5月9日農業移工政策新制上路,除將原有開放總額1萬2000人擴增至2萬人外,並擴大產業類別,新增芽菜、草皮及調整食用菇蕈、種苗(水稻育苗)。生產規模鬆綁僱主資格放寬10人(含)以下,農糧工作事業單位聘僱本國勞工與移工人數核配率1:1比例申請。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會更精準掌握逃逸移工的去向,目前臺灣農業移工總額度已擴增至2萬人,未來有需要還可以再和勞動部討論是否增加人數,以及相關限制的放寬等,好讓更多農業經營者申請得到合法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