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文化局推學校結合社區營造 帶領200名學生走訪社區

桃園市文化局去年開始辦理3場次共學工作坊及6場次共識交流會,今年規畫200名學生走訪各社區。(桃園市文化局提供)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去年首度推動「社區是我們的學校計劃」,由學校團隊、社造團隊及在地組織,共同創作出各自所在地的教案及行動方案。今年將帶領200位學生實地走訪各社區,沿途認識各個文化及歷史,未來將持續向文化部申請補助經費,讓更多學生參與。

文化局表示,去年以學校結合社區營造的創新模式,媒合社子國小、同安國小等6所學校參與,辦理3場次共學工作坊及6場次共識交流會,此計劃核心理念爲將「公民意識」的精神融入學校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及親近自己生長的環境,從歷史發展脈絡或是生態永續的面向,深化學童公民意識與在地認同。

文化局提到,今年規畫帶領約200位學生實地走訪各社區,其中社子國小已於1月份完成走訪社子裡南圳,並沿途認識伯公文化。後續5所學校將各自出發,走訪內容包含同安國小自同安街出發,挖掘百年老店家人文故事;忠貞國小踏查忠貞市場,並與國泰市場比較,進而使學生學習今昔歷史對比。

另壽山國小探索張厝社區自然資源、中興國小走踏大漢溪周邊產業、大安國小帶領學生認識社區的茶葉文化淵源及有機農業對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透過行動期許學童對於所處的在地社區更能身歷其境,並更能理解孕育我們生長的環境樣貌,及社區有趣的人文故事。

文化局將紀錄6所校參與情形,並編制教案成果冊,發送至桃園市190所小學,藉此擾動更多學校師生,探索自己的家鄉,甚而共同關心並參與公共事務;另各校行動方案執行影片,將於今年6月份後,放至「桃園社區營造中心」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