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上市公司一半資產!騰信股份實控人被罰1100萬元,股價曾逆襲茅臺成A股最貴

紅星資本局3月5日消息,近日,北京證監局公佈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針對騰信股份的信披違規及財務造假案,北京證監局給時任實控人徐煒開出1100萬元的鉅額罰單,並給予10年證券市場禁入的處罰;時任董事長、總經理田炳信亦被罰350萬元。

經查明,騰信股份存在未按規定及時披露重大事件,2020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存在虛假記載,未按規定披露對外擔保事項,未按規定披露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導致的關聯交易。

2014年在創業板上市的騰信股份,在其上市僅兩個月後就超越貴州茅臺(600519.SH),成爲當時的A股第一高價股。2023年7月,騰信股份從深交所退市。

通過簽訂虛假合同等方式

實控人掏空上市公司一半資產

處罰決定書指出,騰信股份存在四大違法事實。

一是未按規定及時披露重大事件。包括金額高達1.04億元和1.12億元的兩筆重大訴訟事項,徐煒所持兩筆大額股份(佔總股本的14.45%、15.69%)被凍結事項。

二是2020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存在虛假記載。據悉,2020年3月底,騰信股份青島分公司以償還股東青島浩基借款的名義,向第三方公司支付了3筆共計9.32億元的資金,並在後來進行了收回,且青島浩基對此並不知情。

通過上述資金劃轉,騰信股份在2020年前三個季度的定期財報中,分別虛減負債3億元、3.32億元、3億元,相應少記資產3億元、3.32億元、3億元,分別佔當期披露資產總額的18.48%、21.68%、20.31%。

三是未按規定披露對外擔保事項。2020年,騰信股份青島分公司分別爲兩家公司提供了各9300萬元的債務擔保,但未履行董事會、股東大會審批程序,也未在2020年半年報、年報中進行披露。上述合計1.86億元的擔保事項,佔騰信股份當期披露淨資產的43.15%。

四是未按規定披露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導致的關聯交易。2020年3月至11月,騰信股份主要通過簽訂虛假合同等方式,最終將資金轉入徐煒控制的公司,或用於償還徐煒個人債務以及徐煒指定的其他用途。這部分資金合計2.8億元,佔騰信股份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51.66%,且未在相關定期財報中披露。

實控人被罰1100萬元

市場禁入10年

對於騰信股份的上述違法行爲,處罰決定書認爲,徐煒時爲騰信股份實際控制人,要求騰信股份隱瞞重大訴訟事項及自身股份被凍結等情況,指使實施、隱瞞虛減負債、對外擔保、自身及關聯方資金佔用事項,導致騰信股份發生信息披露違法行爲,構成違法行爲。

田炳信作爲時任騰信股份董事長、總經理,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並在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代行財務負責人職責,未勤勉盡責,是騰信股份信息披露違法行爲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不過,田炳信在接受調查過程中,能夠積極配合調查。

綜上,北京證監局決定對徐煒給予警告,並處以1100萬元的罰款;對田炳信給予警告,並處以350萬元的罰款。

此外,處罰決定書還強調,徐煒時爲騰信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要求騰信股份隱瞞重大訴訟事項及自身股份被凍結等情況,指使實施、隱瞞虛減負債、對外擔保、自身及關聯方資金佔用事項,在重大違法活動中起主要作用,情節較爲嚴重,北京證監局決定,對徐煒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股價曾逆襲茅臺登頂A股

上市9年後黯然退市

騰信股份主營業務是爲客戶在互聯網上提供廣告和公關服務,於2014年9月登陸創業板,此後的一段時間,該股股價進入上行通道。2014年11月6日,上市不到三個月的次新股騰信股份漲停,收盤價158.51元/股,超過當時147.15元/股的貴州茅臺,成爲彼時的A股市場第一高價股。在此期間,騰信股份股價較發行價上漲5倍,同期貴州茅臺下跌10%。

然而,上市不到4年,這家曾經和貴州茅臺比肩的公司,就走到了懸崖邊緣。

2018年,騰信股份陷入重組失敗、股價下跌、實控人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的漩渦。隨後,有着國資背景的青島浩基出面接盤,成爲該公司第二大股東,併爲其提供了救命借款。

在此期間,2019年,騰信股份業績雖有所起色,但2020年、2021年、2022年持續遭遇斷崖式下滑。營收下降的同時,騰信股份的預付款卻詭異暴增,由此引來公司董事的持續“異議”,來自青島浩基的代表,甚至直接給出“無法判斷大額預付款項是否具備商業實質”的理由。

因2021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騰信股份股票交易於2022年5月5日起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2023年4月,騰信股份披露經審計的2022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公司2022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爲-6.44億元,且公司2022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繼續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2023年7月10日,騰信股份正式摘牌。在退市前的最後一個財年,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0億元,同比減少53.3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63億元,同比減少858.25%。

編輯 餘冬梅 綜合公開信息、證券時報、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