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街、堤春街、和雅巷……瀋陽57條新路名字出爐!
最近,和平區、皇姑區、渾南區、于洪區、沈北新區的57條道路有了名字——堤春街、和雅巷……這些道路的名字優美、雅緻,引起市民的廣泛關注。
這些街巷如此好聽的名字是如何誕生的?給街路命名的規則又有哪些?3月27日,記者採訪了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深入瞭解地名背後的故事。
道路命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隨着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一條條新的道路便會誕生。道路名作爲最穩定的地名之一,關聯着家家戶戶的住址藍牌,進而也關聯着生產生活中的各類證照證件。因此,爲道路賦予名稱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是一件需要綜合考量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的系統工作。
“命名前,我們要到現場去實地逐條勘驗,要徵求相關部門單位意見,並邀請市級地名專家庫的專家學者們進行論證,還要履行社會風險評估及合法性審查等程序,最終由各區人民政府形成命名方案,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審批結果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最終由市民政局依據批覆向社會發布公告。”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副處長韓冰介紹。
四大命名規則讓街巷“揚名”
據介紹,近期公告的57條道路的命名規則,主要分爲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沿用區域性命名規則命名道路。比如,和平區老城區以經緯路和城市名字命名道路;瀋河區、大東區大多留存歷史文化類地名;皇姑區、于洪區以山河湖海命名道路;鐵西區以工業爲核心佈局街路地名;甦家屯區以花草樹木形成命名體系;沈北新區圍繞蒲河開展道路命名;渾南區則結合創新科技和歷史遺蹟進行道路命名。此次新命名道路時,皇姑區和于洪區就延續了以山川、水系命名的規則,命名了桃江街、楚江街、驪山路等。
第二類是依據地理實體位置命名。這類地名更注重結合周邊的自然環境,儘量用優美的語言文字反映城市的風貌。比如,位於渾河堤岸的道路命名爲堤春街、堤風街,讓地名有了“渾河堤岸春風拂面”的畫面感。
第三類是體現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地名。比如,和平區的和雅巷、寶灣路,皇姑區的增才巷、富博巷,可以說都飽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真情實感,也更具有煙火氣。
最後一類是瀋陽市近年來一直大力保護的歷史地名。市民政局在道路地名中,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一些傳統村落和歷史地名的印記,比如下伯官路、滿堂路。下伯官路位於伯官地區,附近有漢魏時期的墓羣遺址,歷史非常悠久;滿堂則是努爾哈赤後人聚集的地方,其居住的溝塘被叫作滿塘,後來取吉祥的意思,演變爲滿堂。此外,還有像小甸子街、桑林路、幹河路也都保留了傳統村落的名字。
新路牌在這個春天與大家見面
“隨着時間的更迭和空間的變化,有些地理實體已經消失了,但我們希望通過道路的命名,讓‘老地名’煥發‘新生機’。”韓冰說,“市民政局也將通過建立道路地名採詞庫、制定道路命名規劃等方式,不斷提高和優化道路命名的管理水平,讓瀋陽的街路更有歷史、有文化、有生機,同時也更有故事。”
採訪最後,記者提出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什麼時候可以到這些新的路牌處打卡拍照?”
韓冰說:“地名公告發布後,相關的各區將會陸續將地名標誌安裝到所在的道路上。這些富有詩情畫意的路牌,將在這個春天陸續與市民朋友們見面。”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張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