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藏健康災難 醫喊別挖:耳垢1成分是隱形英雄

醫師指出,耳垢不是敵人,是保鑣,不要去掏。(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很多人習慣用棉花棒掏耳朵,覺得耳垢是髒東西,應該清乾淨才衛生。但醫師黃軒提醒,耳垢其實是耳朵的天然保護網,具有抗菌成分、防護功能,若隨意掏耳,不但可能堵塞耳道、引發感染,嚴重甚至會導致耳膜破裂,影響聽力。耳垢應該讓它自然排出,若真的不適,可尋求耳鼻喉科專業協助。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很多人一聽到耳屎,就覺得是髒東西,恨不得清光光,但其實耳垢是耳朵的超級保鑣,它由耳道內的腺體分泌出來,帶有一點黏性,還含有天然的抗菌成分。耳垢不只是保護層,它還會自然移動,像自動清潔機器,會從耳道深處慢慢移到耳道口,最後自己掉出來。

黃軒指出,掏耳朵可能會變成一場健康災難,存在3大風險:

1.耳垢堵塞

用棉花棒亂掏時,很容易把耳垢推得更深,反而造成堵塞,堵塞後不只是聽不清楚,還可能帶來耳鳴、頭暈,甚至讓你覺得耳朵像被塞住的悶罐子。

2.耳道感染

如果用不乾淨的東西,例如沒洗手的手指去掏耳,很可能把細菌親手送進去,耳朵會開始痛、癢,還可能流出分泌物,嚴重的感染甚至會影響聽力。

3.耳膜破裂

耳膜脆弱得像紙一樣薄,如果掏耳太用力,或用尖銳的東西戳,耳膜可能瞬間被捅破,耳膜穿孔會造成聽力下降、耳鳴不斷,可能需要好幾個月才能癒合。

耳朵癢了該如何處理?黃軒表示,如果耳垢有點多,可以用專用的耳部清潔劑,讓耳垢軟化後自己跑出來;如果耳朵堵得嚴重,或是痛到受不了,就要趕快去找耳鼻喉科,用專業工具處理。耳垢是耳朵的隱形英雄,別過度掏耳,否則可能付出健康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