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玄奘大師靈骨在臺灣 走過戰亂最終安放日月潭

唐三藏玄奘大師靈骨廿五日移往臺北善導寺安放,圖爲寺門外熱鬧情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5/11/25 陳維在攝影)

一般人印象中的法師唐三藏正是《西遊記》中那個帶着孫悟空、豬八戒與沙悟淨等功力高強的徒兒,坐著白馬前往西方取經的高僧。原本以爲這是與我們距離遙遠且虛幻故事的人物,但事實上唐代聖僧玄奘大師的靈骨,正是落腳在臺灣的日月潭。

事實上,在中日戰爭時玄奘大師靈骨曾一度被帶往日本,並將其供奉於東京的增上寺,之後爲了躲避戰火的侵襲更再度遷往琦玉縣的慈恩寺,當時日本信徒更在寺內搭建專門供奉頂骨舍利的塔樓。

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後,在中華民國外交部積極地向日本佛教會爭取頂骨移奉回臺的事宜,當時爲避免觸動中共的神經,總統蔣介石親自批示「由民間出面辦理」,於是在民間在種種的努力下,玄奘大師頂骨終於可以安奉在臺灣。

【推薦閱讀】 忠孝東路走九遍也不一定進去過 !「善導寺」佛寺歷史已超過百年 千年傳奇佛指舍利來臺 萬人迎接佛指

廿五日松山機場齊聚各界佛教信徒,迎奉即將來臺的唐三藏玄奘靈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5/11/25 陳明輝攝影)

1955年唐代聖僧玄奘大師的靈骨從日本直飛臺北松山機場,由時任日本佛教會代表倉持秀峰,交還給時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章嘉,當時接機迎接靈骨的人員包含時任監察院長於右任、臺灣省主席嚴家淦等政府官員皆到場迎接,玄奘頂骨在下機後便移往臺北善導寺,供各地信徒瞻仰、膜拜。

爲了尋找適當的移奉地點找遍全臺灣,隨後選中日月潭的青龍山麓,並開始相關籌建事宜,1956 年移入「臨時奉安所」(今日的玄光寺)後,建立玄奘寺與玄奘塔,1965年11月,玄奘寺落成後,靈骨才正式迎奉入玄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