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隱藏地雷 醫列「高胰島素指數5食物」易忽略
許多人都很注重食物的升糖指數對血糖的影響,但醫師李思賢表示,卻常忽略了胰島素指數的重要性,它是造成代謝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許多人都很注重食物升糖指數(GI)對血糖的影響,但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卻常忽略了胰島素指數的重要性,它是造成代謝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一些低GI卻高胰島素指數的食物,像是高蛋白粉、低脂牛奶、牛肉、起司、優格等,在改善胰島素阻抗時最好別多吃,以避免增加胰島素阻抗及相關代謝疾病風險。
醫師李思賢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升糖指數是食物引起血糖上升的幅度,雖然非常實用,但缺點是僅能偵測碳水化合物對身體的影響。因爲只有碳水化合物有顯著的GI值,而蛋白質和脂質的GI值則近乎爲0,但不代表它們對身體沒有影響。
而關於胰島素指數,李思賢說,是用來衡量在食用定量食物後的2小時內,血液中胰島素水平的上升幅度,當食物的胰島素指數越高,體內產生的胰島素就越多。胰島素指數的重要性在於,胰島素阻抗是代謝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持續刺激胰島素分泌導致的高胰島素血癥,可能引發胰島素阻抗。
李思賢進一步舉例指出,牛肉的升糖指數值爲0,但胰島素指數值卻高達34。因此,有些糖尿病患者希望通過吃牛肉控制血糖,卻適得其反。雖然高胰島素指數食物通常與高升糖指數食物重疊,但一些低GI卻高胰島素指數的食物更值得注意,如高蛋白粉、低脂牛奶、牛肉、起司、優格等,這些食物在改善胰島素阻抗時不宜多吃。
李思賢提到,根據一篇發表於2024年《Nutrients》期刊綜述文獻中,探討了食物胰島素指數在預防和管理胰島素阻抗及糖尿病中的應用,該研究從394篇文獻中篩選出最相關的25篇,結果顯示食物胰島素指數與實際觀察到的胰島素反應顯著相關,而碳水化合物並不是胰島素反應的顯著預測因子,這表明胰島素指數在第一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第二型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上,比單純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更具價值。
除此,李思賢說,一篇發表於2016年《Journal of Diabetes & Metabolic Disorders》的研究,探討了飲食胰島素負荷和飲食胰島素指數與胰島素阻抗風險的關聯性。研究表明,飲食胰島素負荷和胰島素指數,可作爲胰島素阻抗的獨立飲食風險因素,提示高胰島素生成潛力的飲食模式可能增加胰島素阻抗及相關代謝疾病的風險。
不過,李思賢坦言,胰島素指數也有缺陷,其一是測量時間的限制,因爲胰島素指數僅測量食用後2小時內的胰島素水平,若食物的油脂含量高,初期刺激的胰島素分泌較低但時間較長,則無法預估2小時後的影響。
李思賢認爲,更好的方式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進行判斷。若本身有胰島素阻抗問題,食用低胰島素指數的食物是明智的;但若過瘦或缺乏胰島素,高胰島素指數的食物可能有益。他表示,胰島素指數在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明確,這些患者應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李思賢提醒,食療的原理非常複雜,不僅需關注碳水、蛋白質、脂肪的比例,還要考慮引發的生理反應。均衡飲食是健康的根本,但每個人的均衡飲食應是獨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