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年輕化危機!新型腸泌素助擺脫「糖胖」惡循環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與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今日(19)舉辦「糖胖雙管齊下,改變控糖未來」新型腸泌素衛教記者會。(李念庭攝)
我國糖尿病人數超過250萬人,受到超高齡及糖尿病年輕化影響,2030年糖尿病人數恐直逼300萬人。醫師指出,糖尿病年輕族羣肥胖比例更高,長期暴露於高血糖,造成的共病與死亡風險也大增,「新型腸泌素」成爲糖尿病治療新趨勢,能同時控制血糖及體重。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指出,傳統發病年紀是40~60歲,但受到基因、肥胖因素影響,越來越多年輕人確診糖尿病,年輕族羣血糖控制不佳,胰島β細胞功能惡化更快、併發症及死亡風險也更高。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說明,年輕族羣受工作、生活習慣影響,血糖與體重較難穩定控制,但長期暴露在高糖下,併發症及死亡風險都提高,20~25歲糖尿病患者平均壽命減少5年,40~45歲糖尿病者則減少2.7年,國外研究更顯示,30歲確診糖尿病患者平均壽命,比一般人減少14年。
歐弘毅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有近80%伴隨肥胖,當脂肪堆積在體內,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使血糖升高,加上糖尿病者的腸泌素作用下降,導致大腦沒有飽足感,陷入糖與胖的惡性循環。
近年糖尿病治療,走向能同時打擊血糖、體重的「新型腸泌素」,歐弘毅說明,傳統腸泌素能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新型腸泌素還能防止異位脂肪累積,降低脂肪肝、高血脂風險,並有效降低餐後血糖。
黃建寧分享,曾收治一名40歲陳先生,因工作壓力大,長期攝取高油、高糖飲食,年紀輕輕就確診糖尿病,雖積極想控制血糖,卻因胰島素阻抗、抑制不住想吃的念頭,導致控糖與體重力不從心。透過新型腸泌素搭配生活型態改善,陳先生成功減重20%,血糖也趨近正常值。
歐弘毅表示,過去針劑腸泌素一天要打一次,新型腸泌素只需一週一次,且降糖效果更好,相較之下更爲長效,能延長藥物作用,且對心臟、腎臟無負擔,能有效降低血壓、血糖、脂肪肝、血脂肪異常、心血管疾病、心衰竭等共病。
至於新型腸泌素健保給付條件,歐弘毅說明,已經使用最大劑量口服藥,但糖化血色素還是大於8.5以上半年的糖尿病患者,以及使用胰島素,或有特殊共病者,爲健保給付範圍對象。呼籲糖尿病患者,若在控糖路上遇到瓶頸,應與主治醫師討論個人化治療方案,配合醫囑穩定控制血糖和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