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用奶油+酥油做冰淇淋! 9樣「古人消暑好物」還有千年冰箱
▲冷氣成爲多數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夏日家電。(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hotoAC)
記者廖翊慈/綜合報導
炎炎夏日高溫籠罩,現代人藉由冷氣、電風扇等家電產品消暑,然而,千年前的古人沒有這些設備,卻也能製作「冰淇淋」、吹上「空調」,甚至2000多年前就有了「冰箱」。陸媒《人民日報》介紹9樣「古人消暑好物」,夏日炎炎,跟着文物,看古人有哪些消暑妙招。
據《人民日報》報導,這次從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湖北省博物館藏、成都博物館藏、南京博物院藏、河南博物院藏、乾陵博物館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瀋陽故宮博物館藏、鎮江博物館藏挑選出9樣消暑文物,來向大家介紹古人都如何對抗夏日高溫。
▲青銅冰鑑。(圖/翻攝自微博)
一、青銅冰鑑(戰國)
這件青銅冰鑑是由一個方鑑和一件方尊缶組成的青銅套器,方尊缶置於方鑑內。它是古人用來冰酒的,尊缶內裝酒,鑑、缶壁之間的空間放置冰塊,這樣就可以在春夏喝到冰爽的酒。這件青銅冰鑑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冰箱。
▲曾侯乙尊盤。(圖/翻攝自微博)
二、曾侯乙尊盤(戰國)
出土於曾侯乙墓。它出自2400年前的戰國工匠之手,相當於一個巨型「保溫杯」。它分爲盤和尊,冬天盤內盛熱水,可溫尊中酒水;夏天盤中盛冰,可起到冰鎮作用。
▲竹蓆。(圖/翻攝自微博)
三、竹蓆(戰國)
這件戰國竹蓆,大概是因爲摺疊放置,竹蓆呈現出深淺交替的色差;竹蓆上的「人」字形花紋,和現在涼蓆上的花紋也十分類似。
▲原始青瓷冰酒器。(圖/翻攝自微博)
四、原始青瓷冰酒器(戰國)
戰國早期的原始青瓷冰酒器,形如「罩子」,內部中空;上部有十三個圓孔,可放酒杯;下有承盤,用來放冰。
▲三彩荷葉童子枕。(圖/翻攝自微博)
五、三彩荷葉童子枕(宋朝)
陶瓷枕屬於涼枕,具有清涼降溫的功效,是古人夏日避暑的用具。這件三彩童子荷葉枕,通體施黃、綠、白三彩。枕面爲荷葉形,其下是一童子伏臥於長方形託板之上。
▲章懷太子李賢墓壁畫。(圖/翻攝自微博)
六、章懷太子李賢墓壁畫(唐朝)
在唐章懷太子墓「仕女圖」的6位人物中,有兩位都捧着「酥山」。「酥山」相當於我們現今吃的冰淇淋。「酥山」是將奶油、酥油加熱,滴淋成山形後,冷凍或淋於碎冰上,以花草等點綴。
▲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泥俑。(圖/翻攝自微博)
七、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泥俑(唐朝)
仕女穿着粉色襦衫、綠色長裙,端坐在馬背上,頭戴當時流行的帷帽,帽檐上還有一圈輕薄的紗網,既遮陽又防沙。
▲乾隆款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圖/翻攝自微博)
八、乾隆款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清朝)
夏天時,將冬天存儲的冰砸碎放入冰箱內部,便可利用內側錫板的保溫作用製冷。內部放一個隔層木板,就可以將物品放在裡面冰鎮;箱體蓋子上還有兩個氣孔,能散發冷氣,讓箱子成爲「空調」。
▲君玉圓扇。(圖/翻攝自微博)
九、君玉圓扇(南宋)
這把團扇,簡約卻不簡單。扇面上的竹絲骨子細如鬃毛,裱紙施柿汁;扇柄採用脫胎和剔犀兩種工藝製成,柄把透雕3組如意雲頭紋飾,花紋圍繞中間杆軸可自由轉動。這是出土最早、保存最完善的中國古代雕漆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