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物美“胖改店”的變與不變

物美華貿天地店作爲朝陽區首家“胖改店”近日正式開業,SKU(庫存單位)精簡30%,降至7000個,70%—80%的商品進行汰換,生鮮品類佔比高達50%。爲最大限度吸引客流,物美華貿天地店將生鮮熟食改至進店口,入口通道也被改造成環島式陳列。華貿天地相關負責人表示:“社區商業需要穩定性而非話題性改動”,此次升級既基於周邊居民對物美的品牌信任,也契合區域家庭客羣對高品質商品的需求。數據顯示,改造後的門店客流顯著提升,開業當天進店客流達9900人次,遠超改造前日均1000人的水平。

不盲目照搬胖東來

物美華貿天地店自7月25日啓動調改,採取“邊調改邊營業”模式,在保障日常經營的同時逐步推進升級,並於8月1日暫停營業進行改造。期間,門店完成包括動線優化、貨架調整、商品陳列等改造工作。

8月8日開業當天,爲減少擁堵、實現人員的快速流動,華貿天地協調100多位安保人員,在路面交通、地下停車場等地點疏導客流。

“本次調改後,門店的SKU從1萬縮減至7000,其中80%爲新品,僅保留原大賣場商品的20%。”物美華貿天地店店長鞠新飛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整體商品結構已接近胖東來的80%,全店70%—80%的商品進行汰換,“我們不會砍掉某個品類,但會精簡品項,聚焦更優質的商品。”

調改後的最大變化之一爲生鮮、現制熟食和烘焙被調整至入口核心位置,併成爲吸引客流的關鍵。北京商報記者現場看到,原本的果蔬區已改爲烘焙現烤、熟食和輕食專區,同時新增此前未售賣的現制面包和熟食。入口通道也被改造成環島式陳列,同步引入胖東來的網紅商品,如椒麻雞、豬蹄、小甜腸等,以及物美自研新品肉蛋堡、烤鴨、榴蓮千層和可頌蛋撻。

“生鮮作爲剛需品類,佔比最大。”鞠新飛表示,“3000平方米的門店,超一半面積留給蔬菜、水果、熟食和水產,生鮮SKU近3000個,佔全店7000個SKU的近一半。”

此次調改並非簡單複製胖東來模式,也未直接照搬物美學習胖東來調改後的學清路店、大興黃村店。“我們淘汰了物美原有門店及物美‘胖改店’中不熱銷的商品,新增年輕人喜歡的潮玩、餐具和進口酒。”

鞠新飛強調,即便帶有“DL”標識的胖東來商品,也經過二次篩選才會上架。據瞭解,當前店內胖東來商品約70種,包括洗衣凝珠、果汁、洗臉巾等。

爲提升購物舒適度,門店還取消了強制動線設計,撤掉主通道、拓寬所有過道並降低貨架高度。與此同時,員工數量大幅增加,從原來的49人增至220人(含131名自有員工和89名廠商駐場人員),以確保服務質量。

數據顯示,調改效果立竿見影,此前該店日均客流量穩定在1000人左右,開業當天進店客流9900人次,2小時內客流便突破2600人。

社區商業不做話題性改動

調改過程中,華貿天地負責人明確表示,物美主動進行升級改造並將朝陽區首家店落在華貿天地,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華貿天地項目開業十餘年,周邊居民對項目有着深厚的信任基礎,而社區商業的核心正是穩定與信任;另一方面,該區域居民對生活品質有着較高要求,期待物美能升級爲品質更優的精品超市。

“我們可以製造有話題性的活動,但不會做話題性的改動。”華貿天地負責人強調,社區商業更注重經營的穩定性,需要通過持續穩定的服務和品牌獲取居民信任。超市是社區商業的主力店鋪,首先要全面滿足居民的基礎需求,其次要爲居民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必須避免品牌和業態的劇烈變動。

此外,眉州東坡、保利影院等主力店均已在華貿天地開業十年以上,同樣積累了周邊居民的信任。未來,華貿天地也將陸續對上述主力店進行調改升級,結合當下家庭客羣的新需求,打造兼有煙火氣和街區人情味的特色服務。

今年以來,華貿天地一直在進行周邊居民的消費調查,以此爲依據逐步進行主力店的調改。“胖物美”是華貿天地率先實現調改的主力店,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商戶或業態參與其中。

華貿天地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通過活動和運營結合的方式推動整個華貿天地的煥新升級。“週週活動”可爲商區注入新鮮感,豐富居民日常體驗;協助商戶調改升級,也能提升商街品質感和服務力,增加家庭消費者停留時長。

對於物美調改的必要性,上述負責人給出正向反饋:從周邊居民的前期反饋來看,他們對物美品牌有着強烈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因此華貿天地特別支持物美在原址進行升級改造。同時,華貿天地周邊聚集大量以家庭爲單位的消費羣體,客羣年齡分佈廣泛,對商品品質要求較高,且整體消費能力較強,這些因素都促使物美華貿天地店向“胖物美”轉型。

北京商報記者 趙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