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校園霸凌 專家:尋「改變契機」 誰走誰留非重點
學生示意圖。圖/AI生成
校園霸凌者是否留校引發爭議,專家認爲,無論加害者或受害者,絕非單純以「留下」或「轉走」來解決問題。對加害的孩子而言,教育如何啓動給他「改變的機會」,讓他理解錯誤、學會同理,纔是當務之急。
新北市中小學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遊沛淇協助幾次霸凌案調解過程,理解身爲父母肯定沒法接受孩子被欺負,但有時孩子在意的點跟大人不一樣,對受害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重新感受到安全與支持。
「教育的目的不是懲罰,而是引導與修復。」遊沛淇說,無論加害者或受害者,絕非「留下」或「轉走」來解決問題,這樣只是暫時平息輿論,沒有真正處理孩子內心創傷與行爲根源。
遊沛淇表示,如果學校能提供足夠的心理輔導與同儕關懷機制,孩子留下來複原也是一種勇氣成長過程,但若環境仍充滿壓力或標籤,轉學就應該成爲最後保護選項;對加害孩子而言,教育如何啓動「改變的機會」,而不是單純轉走,把問題帶到下個學校。
至於涉及性別平等事件,北市教育局防制校園霸凌專家學者人才庫委員張雯婷表示,會由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處理,讓雙方答辯,但也會遇到家長可能拒絕讓學生受訪,或學生受訪時陳述與家長所述出入等。
張雯婷說,調查後若認定不成立,家長若不接受可向學校或主管機關申覆,保障個人權益,受害者也可循刑事告訴途徑主張權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