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校|七中領辦,武侯唯一!這所學校的“七系”基因究竟有多大?

前不久,我們盤點了成都市今年即將投入使用的9所新辦高中,其中,位於武侯區武青西三路的成都市墨池書院中學(以下簡稱七中墨池)備受矚目。該校,自去年9月開辦初中部以來,就一直保持着低調的宣傳風格。於是,今年學校即將開辦高中部的消息傳出後,便吸引了家長們的高度關注。

作爲成都七中領辦的新校,其實,七中墨池自誕生之初便攜帶着“名校基因”。其“原汁原味的七中傳承+科技賦能”兩大特色,更是引發了成都家長們的濃厚興趣。許多家長紛紛聯繫我們,表達了他們對深入瞭解七中墨池未公開細節的渴望。

七中墨池的“七系”基因究竟有多強大?

師資力量如何?

學校特色又體現在哪些方面?

接下來,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同深入七中墨池,進行實地探訪。

實際上,從七中墨池動工修建起,就備受家長們的高度關注。接下來,我們先從校名與區位兩個維度,剖析七中墨池到底有多“七系”。總結來講主要有以下三點:其一,與成都七中文化根脈相承;其二,與七中林蔭校區處於同一區域;其三,是武侯區唯一一所由成都七中領辦的學校。

先看校名,去年學校揭牌時,就有細心的家長髮現,七中墨池校門口牌匾上同時出現了“墨池書院中學”與“成都七中”的字樣。家長們表示,這樣的組合,讓他們對這所學校的未來滿懷期待。

聚焦“墨池”二字。七中墨池裡的“墨池”,源於西漢大儒揚雄的“墨池”典故。這意味着七中墨池與成都七中的文化根脈是一脈相承的。因此,單從校名來看,這所新學校自誕生就承載着濃郁的七中文化氣息。畢竟從2020年起,成都七中領辦的學校在命名上有了新變化,校名裡不再有“七中”二字。但七中墨池卻通過校名緊密維繫着與七中的文化傳承,簡單來講,這是骨子裡的基因關聯。

再看地理位置,成都七中辦學足跡遍佈多個區域,不僅在主城區的金牛區、高新區,甚至在周邊的東部新區,都開辦了學校。而七中墨池所在的武侯區,正是成都七中林蔭校區的所在地。雖說成都七中與武侯區聯合辦學的佈局起步稍晚,但成都七中將有着深厚歷史根源與文化傳承的“墨池書院”之名賦予這所中學,也足以看出成都七中對七中墨池寄予了極高的期望。

有了成都七中的加持,七中墨池未來究竟要打造成一所怎樣的學校?學校副校長謝榮華用“我們不做‘特立獨行’,而是把七中120年的成熟經驗帶到這裡。”迴應了七中墨池的辦學願景是“辦原汁原味的七中系中學”。謝榮華說,從管理制度、教研體系到育人理念,七中墨池與成都七中實現了“四同”——同備課、共教研、同考試、同資源。值得一提的是,七中名師每週前來駐校指導,退休老校長擔任辦學顧問,甚至學生的作業都與七中本部同步批改。

師資方面,七中墨池的師資配置堪稱“硬核 ”,管理層由成都七中林蔭校區與高新校區的核心幹部領銜,包括原成都七中網校部主任、林蔭校區教務處副主任、成都市數學學科帶頭人周莉莉,七中高新校區信息中心主任、信息學競賽金牌教練謝榮華等。兩人分別深耕七中教學與管理近20年,前者以豐富的班主任經驗與學科引領見長,現擔任七中墨池校長,後者則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科技創新、信息化建設領域經驗頗豐,現擔任七中墨池副校長,兩者的攜手進而形成了七中墨池“學科+技術”的雙核驅動。

作爲距成都七中林蔭校區最近的領辦校,這一地理位置也給七中墨池帶來了獨特優勢。比如,七中墨池憑藉地理優勢與成都七中構建深度教育聯動。據學校統計,從去年9月至今,已有近70人次的七中老師走進七中墨池課堂。

而對於家長們關心的教師團隊,我們也瞭解到,學校有1/4的教師擁有七中任教經歷,如英語學科牽頭人曾帶出多屆競賽班,還有部分教師因認同七中文化“迴流”加盟;其餘教師則由武侯區骨幹教師及北師大、香港理工大學等名校研究生構成,形成“成熟經驗+創新活力”的多元梯隊。

七中墨池的專家智庫則更顯“七中基因”。七中老校長王志堅、學科教研員羅哲等組成“智囊團”。專家們進校聽課評課,從教學設計到課堂細節全程把關。教師備課則是按照成都七中“三定四備五統一”的流程,與七中教研組共享資源。

謝榮華坦言,從每週的跨校區教研到學生活動的聯合策劃,從名師結對到管理層決策,“每一項細節都帶着七中烙印”。

在辦學理念上,七中墨池堅持“寧可慢,也要精”。謝榮華透露,曾有單日接洽8批要求擴招的考察團,但學校連教師招聘都執行‘七中標準雙盲試講’,不能因快速擴大規模而放鬆了七中對品質的追求。

謝榮華還介紹,去年墨池書院初中部共招5個班,並堅持小規模、精品化的辦學思路,師生比也維持在1:8。此外,學校還通過分層走班教學,比如在數學、英語學科中打破傳統班級壁壘,實行“動態分層教學”。學生根據學習能力評估結果,每週靈活調整班級層級。例如,數學課按思維深度分爲“探索班”與“夯實班”,英語課則根據語言應用能力劃分“表達進階”與“基礎強化”組別,確保“每個孩子踩準最近發展區”。

此外,學校更是結合AI精準教學,其依託七中智慧教育系統,生成“學情畫像”,如學期內2000餘次作業數據、8場大考錯題軌跡被實時分析,就連寒假作業也告別了“一刀切”,系統針對薄弱點自動推送專屬題庫的學生,進行階梯式變式訓練,“這不是題海戰術,而是有的放矢地靶向提升。”謝榮華說。

“我們不‘卷分數’,而是要培養能解決真實問題的人。”謝榮華介紹,2025年新初一招生班額爲4—6個,也將如2024年一樣實現小班制,每班配備“雙導師”(學科教師+項目指導),爲每名學生建立“成長追蹤雲檔案”。

在數字化教研方面,學校備課系統直連七中教育集團資源庫。七中墨池的老師們通過AI工具自動抓取名校教案生成“教學方案池”,可一鍵調用七中名師經典課例框架,並結合學情數據生成動態教案。每週教研會上,系統還會同步輸出“課堂效能熱力圖”,精準定位學生互動弱項,推動教學策略迭代。

人才儲備方面,學校則專設了4名信息技術教師,規模達同類學校的3倍,其中2人爲ACM競賽獲獎者。

“未來我們將加入七中人工智能教育聯盟,探索‘AI+個性化學習’新模式。” 技術出身的謝榮華透露,學校目前正啓動“數字孿生校園”建設:通過3D建模復刻實體校園,在虛擬場景中預演運動會動線、極端天氣疏散方案;學生還可化身“數字分身”,選修七中聯盟校的課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七中墨池有兩位在信息科技方面有天賦的同學,也被學校輸送到成都七中進行培養。

七中墨池雖屬新建校,但通過家長給我們的留言可側面印證,家長對其關注密切。

對於家長們關心的2025年新初一招生政策,我們推測,或將在6月底7月初左右公佈。

以下爲2024年該校初中部劃片明細:

隨着七中墨池將開設高中部的消息傳開後,家長們也非常關心該校高中部的師資隊伍。對此,我們瞭解到,七中墨池去年12月已面向全國公開招聘正高級教師、學科競賽教練等核心崗位。

學校發佈的招聘公告中明確要求“須具備七中體系或省級示範校執教經驗”。謝榮華透露,目前招聘進來的教師們正在七中林蔭校區進行爲期半年的跟崗實訓,須經七中指導教師考覈合格後方能上崗。此外,學校還計劃開設兩個“七中”班,由成都七中骨幹教師擔任主要學科的教學工作,確保新高一的課堂純正的“七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