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未來能源政策 蔡英文:以理性數據檢視能源轉型

前總統蔡英文的「想想論壇」日前發表兩篇有關能源議題的文章,她前天在臉書分享其中一篇,並談到對未來能源政策方向的看法,她說,不管臺灣要不要接受新一代的核能科技,或是再生能源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涉貪個案,都不能否定這些關於能源的事實、理性的數據,唯有透過這些數據,來檢視能源轉型現階段的成果,才能共同決定臺灣能源的下一步。

蔡英文指出,二○一六年,她執政以前,全年供電綠燈僅五十天;到了二○二○年,全年供電綠燈超過三百天;二○二二年,綠能發電佔比超過核電;二○二四年,燃氣發電佔比超過燃煤發電。

蔡英文表示,在氣候極端化、國際局勢高度變動的今天,發展再生能源已是跨黨派的共識;臺灣三個主要政黨都提出二○三○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要達到三成的共同目標,除了減碳,也是確保臺灣安全與維持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她說,面對能源轉型的挑戰,應該聚焦在已有共識的事情上,並且用理性、務實的態度,避免以政治來影響再生能源的發展。

兩篇專文分別是十張圖看懂臺灣能源轉型,以及由學者林子倫執筆的「新能源 臺灣不能回頭的戰略路徑」。

林子倫一文聚焦,面對極端氣候、地緣政治風險、國際供應鏈中斷的挑戰,思考的重點應該是「臺灣需要什麼樣的能源系統,才真正具備抵禦衝擊、快速回復的能力」;簡單來說,臺灣的能源安全不僅是確保進口油氣穩定,而是要建立一個具韌性、適應力與民主治理特質的能源系統。

文中提到,臺灣作爲出口導向國家,產業發展也面臨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必須提高使用綠電;臺積電需要綠電,半導體需要綠電,使用綠電,勢必成爲臺灣產業在國際市場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