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擱淺會讓舊船汰換速度減慢 雙燃料船改爲雙燃料預備

▲碳稅擱淺會讓舊船汰換速度減慢。(圖/紐澤西港務局提供)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上週五(18日)國際海事組織(IMO)投票通過,將全球海運碳稅表決延後一年,使得原規劃2027年開始列管統計、2028年開始計收的碳稅,估計要到2030年之後纔會實施,近幾日國際海運研究機構陸續發表看法,都是估計會讓舊船汰換速度變慢,船公司原計劃造的雙燃料船也可能改爲雙燃料預備。

法國驗船協會臺灣公司總經理張耀方指出,這次IMO碳稅計劃未能過關,除了美國帶頭反對,IMO對於收的碳稅如何運用沒給出具體內容,想要各國以默契方式接受,應該也是一大主因,

在被表決延後一年情況下,估計獲得通過是2-3年以後的事,原在會議中討論到歐盟所收的碳稅在IMO規定生效後是否取消議題也未再討論,歐盟應該是會繼續碳稅收取計劃。

由於減碳是全球高共識的方向,張耀方認爲,船公司新造大型船隻還是會考慮採用雙燃料,中小型船則可能採取雙燃料預備或生質燃料,不過所謂預備也分很多等級,若在建造階段多投資提升預備的等級與範圍,未來因應更嚴格的排放法規要求時,升級爲雙燃料系統就不用花太多時間與額外成本做改裝。

克拉克森證券(ClarksonsSecurities)航運分析師FrodeMorkedal在本週給客戶報告中表示,以當前的政治形勢,2026年通過碳稅的可能性變得更小,正在考慮新造船合約的船東,可能會降低他們對提前報廢舊船風險的評估,在訂購使用傳統燃料船時更加放心。

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OmarNokta預計,原來下定決心船東,會重新轉向選擇傳統燃料發動機,因爲訂造一艘「具備雙燃料能力」的船舶,要多花1000萬至1500萬美元,而訂造「具備雙燃料預備」 的船舶,僅需增加約50萬美元成本。

根據克拉克森的最新數據,目前訂單中的船舶中,27%爲雙燃料能力船,17%爲雙燃料預備船,56%爲傳統燃料船。若按總噸位計算,雙燃料船所佔比例更高,主要得益於大量新造貨櫃船採用液化天然氣(LNG)。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總噸位分佈爲:51%雙燃料能力、26%雙燃料預備、23%傳統燃料。

Nokta表示:「我們預計,許多船東會將雙燃料能力新造船改爲雙燃料預備型,以降低資本支出,尤其是針對2027年及以後交付的船舶,因爲那時發動機仍可修改。

Morkedal指出,推遲的直接受益者是那些持有老舊傳統燃料船舶的船東,因爲這些船舶的運營壽命可能延長。另因碳稅暫停也可能會減緩新訂單並壓低新造船價格。由於新造船活動與二手船價格密切相關,因此值得重點觀察。

目前我國萬海航運在臺船建造的12艘8700箱(20呎櫃)貨櫃船,其中有兩艘是甲醇雙燃料船,另外10艘是採甲醇預備,船隻預計2027年第三季開始交船,2030年交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