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上個結婚7次的爸,她徹底炸了

快下班啦!喜迎週末,咱們聊聊電子榨菜——《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

今年笑友團迎來了新成員李宇春,她開場就沒收着,清算自己出道以來的各種荒唐謠言。包括但不限於:

“20歲說我是牛奶大亨的女兒。”

“30歲說我嫁給了法國老頭。”

“40歲說我被命運徹底的擊倒,坐上了輪椅,財產無人繼承。”

以及,從2005年出道開始,至少有5-10年的時間,關於李宇春的新聞就在“李宇春什麼時候穿裙子?”和“李宇春穿裙子了!”之間打轉。

現在回頭看,真的太太太太無聊了。就像李宇春說的:

“裙子,是一種圍在腰部,沒有褲腿的服裝,不是人的第二性徵。”

你管誰穿啊,誰愛穿誰穿。

不過讓全場熱鬧起來的,還得是這句:

“有人給我起外號,他們說‘某哥某爺’的稱謂,是對厲害女性的敬語。

那‘某姐某奶’,也可以是對厲害男性的敬語嘍!”

可是,你要真叫他一句羅奶、剛姐試試呢?有人會覺得是在被誇嗎?

本質上,當我們叫一個女生“哥”或“爺”的時候,是在默認男性特質等於“強大”、“優秀”、“值得尊敬”。而稱呼一個男性“姐”或“奶”呢,是在貶損和嘲諷他身上的女性特質。

說到底,這是語言對男女的雙標。

所以,別再叫最近那位“南京紅姐”了,咱把大爺的性別還給他。

對比第一季《脫口秀大會》的第一季,那時候,嘉賓柳巖幾乎是被集體羞辱的狀態。

8年過去了,這個舞臺真的變好了。

笑友團裡坐着言之有物,給足女選手安全感的魯豫。

總編劇團坐着才華橫溢的鳥鳥。

女選手越來越多,男選手也不再講低俗的性別段子。

分享第一賽段,驚豔我們的4位選手。

第一位,王小利。

45歲沒結婚的女性什麼樣?剩女羞恥?孤獨終老?如果你也覺得這些刻板印象太老土了,一定要看王小利。

她給這個舞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中年單身女性形象,人格穩定、自在鬆弛。

李宇春有個很妙的評價,王小利就像《皇帝的新衣》裡那個童言無忌的小孩。句句實話,字字扎心。

已婚朋友說照顧家庭很幸福,她說“人在辛苦勞動之後休息,就會覺得很幸福。”

已婚朋友方方方面都有煩惱,她說,“我沒有煩惱。但我意識到我得有,因爲煩惱就是友情的投名狀。”

看完她的脫口秀,你會更堅定要按自己的意願過好這一生。

羅永浩在微博小作文裡寫,“王小利後來幾次樸實深刻的作品(和徐志勝的一大段短信),給了我這一季最大的幫助。”

呀,期待的心癢癢,想一次性全看完。

第二位,小帕。

她颱風很鬆弛,但段子裡有撲面而來的憤怒。

結了六七次婚的親爸,接龍來報到的後媽。原生家庭的破碎,被她超強的文本能力包裹在精密的段子裡。

一番疊一番,讓你先笑再沉默,後勁特別大。

跟爸爸走在路上,如果莫名其妙掉頭,那是碰到前妻了。如果讓她滾遠點,那就是碰到“未來可妻”了。

她的故事還有很多,安利大家去聽一聽她跟魯豫的播客對談,《巖中花述》之《要走多少路,才能成爲一個女人,答案在風中飄蕩》。

小帕說,“恨和憤怒,只有講出來,才能發散出來。”不是所有的傷害都值得原諒,每個沒有走出原生家庭的人,都能在她這裡找到宣泄的出口。

第三位,小蝶。

強烈建議備好紙巾,因爲你會邊看邊哭。

你能想象嗎?一個絕育失敗纔出生的孩子,

一個出生證明性別那一欄填的是醫療事故的孩子,

一個只能撿哥哥姐姐舊衣服舊書長大的孩子,

一個從出生就不被期待不被愛的女孩,到底到經歷多少自我懷疑,才能變成現在這個陽光的樣子?

她纔是把自己好好重養了一遍。

小蝶的段子自帶生命力,前半部分是淡淡的自嘲,後半部分是蓬勃的希望。

正如她首秀的結尾,“管你有用沒用,我的人生可要啓航了”。

第四位,王穎。

開場一句“我是乳腺癌賽道”,就把所有人鎮住了。

她用淡淡的語氣,講切除乳房後,還要面對男凝和社會審美的暴力,告訴我們“一邊鼓的一邊空的”也沒什麼大不了。

吐糟極其精準,語言特別生猛。

尤其那句對男友的調侃,“他說少了個敏感點?我說我雖然少了一個敏感點,但又多了一個敏感點,你說話給我注點意!”

王穎的段子真的又開拓了脫口秀的表達邊界,讓人笑出眼淚又心生敬意。

今年《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非常多元,很多好東西和新東西。

看完你會覺得,不管生活丟給咱們什麼劇本,都能笑着接住。願我們每個人,總能遇到好事,如果遇到難事,咱也不怕,祝你過完難關,成爲故事。

來評論區提名你最喜歡的脫口秀演員?